晓雨夕阳
思想借诗歌之翅膀,激情依理智而安放。
写在前面:
促使我写这篇文字,是最近这边社区刚发生的一个悲剧。一直想写一点自己关于这方面的思考和感受,但因为不是专业人士,认知和经历都很有限,所以一直不敢动笔。现在熬夜写出来,希望能对大家有一点点帮助。惟愿家家平安。
图源:LA Times
选择线上上学,作为一名家长,最让我担忧的,其实不是孩子们的学业,而是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需求及成长。
人是社会群体动物。戴口罩上学虽然影响一定的信息交流和便利,但是毕竟在校。学校的群体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很多体育及课外活动也纷纷被取消或改为线上,孩子们很少或几乎没有别的场所或机会进行团体活动和交往了。
当年生下老大之后,因为对现在社会的教育的担忧和不满,我甚至一度考虑过在家上学(home
schooling)。曾经看过很多这方面的书籍和不同理论,也考察并接触过一些不同背景的在家上学的家庭。发现他们一般都是基于宗教信仰,或者有着比较强烈的特别理念。由强大的家庭关系支撑,父母一致认同在家理念,并且都非常自律勤奋,由此才能担当起自己家庭教育孩子的重担。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一般都会尽量多地同时采用社区资源或者各种团体的资源,比如社区图书馆,各类兴趣爱好职业或体育运动等俱乐部,还有附近的私校、公校还有专科院校、大学等等。他们也都非常注意与其他在家上学家长或者在校学生家长的联络,也会主动寻求网上各类机构的帮助,不仅仅限于教材教程的选择。
选择线上上学,某种角度来说,会很接近在家上学。无论是学业还是孩子的社交生活及成长,学校和老师成了辅助,家长的监督和支持变得更为重要。家长的担子更重了,我们得参考在家上学的家长的经验,多向外寻求帮助。
有句话叫,It takes a whole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养大一个孩子,需要一整个村庄(的努力)。孩子的家庭重要,但是家庭所在的邻里、社区、乃至社会,也同样重要。
疫情之下,给成年人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和影响,对孩子们,更是如此。如果说孩子比成年人往往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更强,更容易改变,那么,他们遇到的挑战,也是巨大的,甚至更大。因为我们成年人各方面已经成熟,掌控自我的能力,包括应对、忍耐、处理负面情绪等等,都应当比孩子要强。孩子各方面,包括心理和社交能力,都还在学习成长中,还需要很多的呵护、支持和引导。
对于选择了线上上学或者无奈只能线上上学(学区没给其他选择)的家长,我们将要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大家也都已经遇到了。而这个现状,很有可能还要持续更长时间。
被动社交的失去
在家上学的孩子们无法轻松复制在上学期间发生的被动社交。比如,有些同学,可以在课堂上或者学校偶尔与其聊天,但是关系还没亲近到在校外去联络或接触。再比如,走在拥挤的走廊里,孩子可以听到其他同学的对话,或者仅仅在同学中间或周围走动,这种身在其中的真实感受,也很重要。还有,因为教室里或身边发生的一些可笑的事情,大家的哄堂大笑。等等。
所有这些被动社交,对于性格内向、不那么合群、或者没有特别亲密朋友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本来就有好朋友或者比较外向大方的孩子,在居家情况下,还可能去跟同学或朋友网上聊聊天、视频一下。而本来就比较内向孤僻、不好言辞的孩子,就很可能孤独地面对日常,除了家人父母之外,没有与同龄人的接触。在学习乃至很多交流都变成线上时,没有前期已经建立的亲切感和牢固朋友关系,孩子将很难在虚拟环境下建立直接可依赖的新关系。
而大多数孩子,甚至在家自觉主动地学习,都很困难。如果本来还没有一个良好自律的学习习惯,如今没有了学校作息制度和老师的实时管理指导,保持学业的进步都会相当困难。关于这个,相信每个家长都有一本说不完的苦经。毕竟,自觉自律的人,在成人中也并不多,更何况是孩子。
抑郁症不等于悲伤
抑郁症(又称重度抑郁症)或
MDD,与一般的“悲伤“或者”伤心“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都有不同,其症状也不仅限于悲伤情绪。我们作为家长,要认真花点时间,学习相关知识,至少要有一些这方面的简单常识。美国的一般学校、学区、社区都提供很多这方面的信息,包括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各种讲座,热线,还有医疗系统的这类服务,等等。
青少年抑郁症的特点
成年人的抑郁症通常比较稳定,而青少年的抑郁症可能更具“反应性”,会有变化,比如有些快乐的时刻可以暂时使他们摆脱负面情绪。不过,这些时刻不会持续,如果是抑郁症患者,很快就会重又情绪低落。
保持警觉
如果以下多种症状同时发生,并持续一段时间,家长就应该警惕了。
1. 不再喜欢曾经喜欢的东西或事情。
2. 体重或饮食的明显变化,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
3. 晚上睡得太少或白天睡得太多。
4. 不再想和家人或朋友在一起。
5. 缺乏精力或感觉无法完成简单的任务。
6. 自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比如说一些这样的话,“这世界没我更好”,“我什么都做不好”。
7. 无法集中精力或做出选择。成绩下降。
8. 不在乎将来会发生什么。
9. 毫无来由的肢体疼痛或头痛。
10. 经常想到死亡或自杀。
一旦发现问题,怎么办?
Let’s
talk,这是美国家庭及社会最常听到的一句建议。倾听,并跟孩子谈话: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协助他们减压、放松。帮助孩子学会认识自己和现实,学会接受,适当适时降低标准和期望。不要在孩子已经焦虑和感到压力的时候,再添上一根稻草。鼓励他们运动。运动能够分泌多巴胺,是生化层面有据可循的应对方法。
疫情期间,不能去健身房之类,可以到户外散步,骑车,在自家门口或者社区、学校露天球场打球,也可以在家里做瑜伽、原地肢体的训练等等。夏天天气热,在空调房里久坐,非常不利身心健康,运动更要出点汗为好,早晚趁天气不太热,晒晒太阳,也有助情绪的调节。
寻求专业帮助。可以去联系学校,看儿科医生,打心理热线。现在,一般孩子进入青春期后,12岁之后,健康年检会包括心理健康测试,一般儿科医生诊所那里都有。如果简单测试不放心或者发现问题,可以跟踪去做更详尽专业的心理测试。如果孩子真的有焦虑抑郁等症状,需要积极求医。不严重的情况,可以去看咨询师,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法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孩子的可塑性在青少年阶段是很强的,很多心理、精神的不健康症状,可以通过认知和行为的训练治疗来改变。如果情况严重,那就遵医嘱,也不必排斥药物治疗。近些年,抗抑郁的药物有了很大改进,副作用越来越小。其实,美国社会,有很多成年人,是靠着长期的药物治疗来保持心理精神健康的。一方面,我们要对孩子负责,要多方求证、就医,不要盲目地相信某个医生或某个方案,要相信我们家长对孩子的直觉。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应当对抑郁症有排斥或羞愧的心理,要和孩子一道学会接受,并积极应对治疗,不要对药物盲目排斥。抑郁症是有生理机制的,很可能是生化层面的不足、过多或紊乱造成。避免悲剧疫情期间,其实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除了饭桌上和居家日常的交流,我们需要尽量打开话题,和孩子多讨论一下眼下的种种难题,包括返校与否,要和孩子本人商议。
一旦选择线上上学,要和孩子一起做好时间安排,包括为孩子提供室内室外的活动环境,鼓励他们和朋友多视频交流。有条件和与孩子兴趣有交集的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打球,运动,做一些共同喜爱的事。和其他家长联络,尽量给孩子们多创造户外或者保持社交安全距离的见面活动或聚会。
观察到孩子有心理问题时,就更要密切注意孩子的言行,避免让孩子独处。有枪的家庭,一定要严格管理好自家枪械子弹。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社区帮助。
相关阅读:
https://www.latimes.com/california/story/2020-05-07/coronavirus-anxiety-
children-long-term-mental-health-impacts
【编者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