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安兰德(Ayn Rand),以及杨安泽(Andrew Yang),有什么关系呢? 有,这得从二十年前说起。那年,我在曼哈顿南端的世贸中心工作。 我当时刚拿到生平里最后一个学位,开始工作。虽然这学生生涯很漫长,有十几年,但是,走在大厦林立的纽约街道上,我时常想的是我的童年。倒不是留恋那往昔时光,而是庆幸自己终于逃离了那个改革开放前的世界。那是什么样的世界呢?第一,生活贫瘠。我记得我每天在爸妈下班前炒土豆丝,小心翼翼地只用一小调羹油。而这件事,被爸妈作为美德在叔叔阿姨间广泛传颂。第二呢,理想很低调。我爸对我的职业期望虽然时有所变,但主题差不多。有天他对我说,你要好好写毛笔字,以后公社里搞宣传,让人第一就得找你。过些天他说,我给你找了个知青教你画画,以后公社里搞宣传,让人第一就得找你。又过些天他说,我和老师说了让你进学校宣传队学唱歌,以后公社里搞宣传,让人第一就得找你。 我爸那时梦寐以求的事,就是以后公社里搞宣传,让人第一就得找我。逐渐的,我也是这样想。 虽然我和我爸想的都是我以后如何在那贫穷的世界里有一个较好的栖身之地,绝对是私念,但是我作文里说的最多的还是“大公无私”四个字。我从来没有想过我所想的和我所说的有什么矛盾之处,只要老师让我发言或者写作文,不论什么题目,我总能巧妙的把中心思想转为大公无私,然后以“让我们狠批私字一闪念,为了实现G产主义,大公无私,勇往直前”做收篇之语。 后来的一天,邓小平忽然出现,我爸对我说:“现在世道变了,你要好好学习。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我很听话,开始埋头读数理化,作文里说的最多的改成了“废寝忘食”四个字。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再之后,我又到美国来学习,学校也不错。这让我常想,人只要努力,总有出头之日。 所以可想而知,那时候我对前途是非常的踌躇满志。到曼哈顿工作不久,我曾经站在自由女神下,遥望世贸双塔,默念着:曼哈顿,世界的中心,我来了,我可以大展宏图了! 这样说来,我与安兰德的相遇似乎命中注定。是这样,有天中午,我在世贸广场附近的一个小店买了一本减价的日记本。这个日记本有个主题,就是关于安兰德的。每隔一些页,就有一页她说过的话。我当时并不知道她是谁,我坐在世贸广场中间的喷泉池子边上,随便翻看。忽然,我被这个人的话打动了,她说的话正是我一直要说的啊,可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些想法能像她这样斩钉截铁清清楚楚地说出来。 她说了什么呢?我举一些例子。 “大公无私的利他主义认为,人无权为自己的生存而存在。 相反,为他人服务是其生存的唯一道德理由,自我牺牲是他的最高道德义务。 利他主义…认为人的生命和工作属于国家,…。 国家可以以任何方式处置个人,只要国家认为是有利于集体利益的。 ” __ “(在宣扬大公无私的社会里),有能力的人因为有能力而被惩罚,成功的人因为成功而被惩罚,有生产力创造力的人因为不是只会嫉妒的平庸之辈而被牺牲。 ” __ 相反: “资本主义是建立在自我利益和自尊基础上的。 资本主义把诚信和守信作为基本美德,这些诚信和守信通过市场来得到回报,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们依靠美德而不是邪恶来生存。 ” __ “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前,富人的利益来源于对其他人的压榨和奴役,来源于置他人于悲惨境地,这在几个世纪的封建制度和君主专制里都是这样。 (而美国这个国家则把人类一直沿袭的 _这个 制度翻了个个),这里,富人的利益建立在人民拥有普遍自由,生产力创造力 不受限制 ,个人的权利得到保护。_ ” __ “实现Political自由花了人类几个世纪的时间,这需要他们在智识和哲学上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 从亚里斯多德到约翰·洛克,再到美国的开国元勋,这是一场漫长的努力。 他们建立的这个制度不是建立在少数服从多数 _不受限制 的基础上,恰恰相反,这个制度建立在对个人权利极其尊重的基础之上,个人的权利不应被多数票否定也不能被少数几个人阴谋推翻。 … (美国的)宪法制度是一种经过科学设计的制衡机制,以保护个人权利免受集体或领导的伤害。 __ ”_ __ 安兰德这些话(对我来说)掷地有声。自那天起,我成了她的信徒。二十年间,我一直信奉她的话,相信个人主义,个人自由,个人创新,个人奋斗,个人权利,坚决反对任何集体主义,任何福利制度。我也对自己这种观点很自豪,甚至有些虚荣,美国的一些著名“成功人士”,比如前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前国会议长Paul Ryan,国会议员Ron Paul,参议员Rand Paul ,著名企业家Peter Thiel,都持这种观点。 而安兰德最让我激动,最能鞭策我的是这样一段话: 有史以来,两大阵营始终针锋相对,他们是截然相反的 _两种 人: __ _主动者和被动者。…
俄州亚太联盟公众号文章列表
华裔科学家黄以静荣登美国国家女性名人堂
9月14日,2019年美国国家女性名人堂(National Women’s Hall of Fame)新名单揭晓。美籍华裔分子生物学家黄以静(Flossie Wong-Staal)荣登榜列。与她一同在榜单上的还有,奥斯卡影后、女演员简·方达(Jane Fonda)等11位杰出女性。 美国国家女性名人堂坐落于纽约州的Seneca Falls市,成立于1969年。今年的名人堂新名单的主题是:反映美国政治与社会氛围。 国家女性名人堂主席Sujatha Ramanujan表示,“当前处在一个女性声音必须被聆听的时代,(提名者)纷纷推荐一些最勇于发声的女性(进入名人堂)。” 美国国家女性名人堂展厅 在周六公布的新名单中,还包括美国最高法院法官Sonia Sotomayor、律师Gloria Allred、 律师Sarah Deer、时装设计师Diane von Furstenberg、退役空军战斗机飞行员Nicole Malachowski、已故纽约州联邦众议员Louise Slaughter,女性电子音乐先驱、作曲家Laurie Spiegel等9人。 美国国家女性名人堂正门 世界首位破解艾滋病毒DNA结构的科学家 黄以静1947年出生于中国广东中山,5岁时随父母移居香港,曾就读于圣玛利诺中学。1965年赴美深造,1968年取得分子生物学学士学位。1972年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生物学博士学位,一年后在马里兰州比塞大学全国癌症研究所任职。 从1990到2002年,她在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任Florence Riford艾滋病研究所主席。她还是美国Immusol生物制药公司的创办人之一,并担任其首席科学家。 2007年,她被《每日电讯报》(Daily Telegraph)报评为第32位“百位在世天才”。她在世界上率先复制出人类免疫缺乏病毒(HIV),并分析了人类免疫缺乏病毒分子结构。 作为美籍华人生物学博士、癌症研究专家,黄以静于1989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破解艾滋病HIV病毒DNA结构的科学家,为研制艾滋病疫苗开辟了新路,即运用基因疗法治疗艾滋病。 同年,她与其他专家共同发明一种测试艾滋病方法,荣获美国专利与商标局表彰,获准登记专利。 1990年,黄以静受聘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负责筹办艾滋病研究中心。之后,她与同事们一起利用一种轻感冒病毒的基因切片,制出一种类似艾滋病毒蛋白质表层的活性物质,以供进一步研制疫苗之用。 除了科学研究员身份,她同时身兼数职,以美国国家艾滋病协会会员的身份,受聘为全世界24家科学杂志的编辑,并担任哈佛大学、丹福大学和华盛顿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的顾问,被美国科学资料中心评为“全美十大超级女科学家”之一。 2001年,黄以静曾返回家乡,在中山大学进行演讲,题为《艾滋病的研究现状与未来》。 美国国家女性名人堂每隔一年公布一份入选名单。在被公众提名后,入选者由专家小组根据他们在艺术、体育、商业、教育、政府、人文、慈善和科学等方面的贡献选出。 在黄以静之前,只有两位华裔女性入选名人堂,她们是建筑师林璎(Maya Ying Lin)和核物理学家吴健雄(Chien-Shiung Wu)。 2005年,45岁的华裔建筑师林璎作为最年轻的入选者进入名人堂,她曾设计饱受争议,却内涵深邃、最终赢得世人尊重敬仰的“越战纪念碑”。 已故华裔核物理学家吴健雄博士在1998年入选。作为一名做出开创性贡献的物理学家,她有关弱相互作用下宇宙不守恒的研究,彻底改变了现代物理学理论以及人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 文章来源:Sohu.com,13wham.com,美国新移民资讯公众号 【编者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一个海外华人的思考:中国文明的密码
【 编者按 】中国文明缘何经久不衰?她有怎样的优势,又有什么弱点?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如何去克服中国文明的弱点,使其继续发扬光大?本文从中国的地缘政治一直写到中国历史上朝代的变迁,以及中原地区和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恩恩怨怨。文章的后半部分,对中国近代的改革,还有中国近代接受西方先进文明的过程和障碍做了深入的探讨。这篇文章值得很多人,特别是决策阶层进行参考。同时,作者的文笔非常生动,读起来趣味盎然,还能学到很多历史知识,强烈推荐!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端,东临海,西边是青藏高原和大沙漠,北边是高山和大漠,南边是高山峡谷和热带从林。东临大海如一道天然的屏障。以海为河,就是古书里说的阻山带河,四塞之国。小的规模看,北依燕山,南至大别山和淮河,西起太行,东到海,是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所在的华北平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原,如一个大盆地,参见中国地形图红圈;再往外一圈,往西越太行山骑秦岭直抵青藏高原的边沿,往南渡淮河长江乘湘江赣水直达南岭,是华北平原加上山西陕西四川湖南北江西浙江,是一个更大的大盆地,参见中国地形图蓝圈。这个大盆地,是地理文化上的中国,地域上相当于灭六国时候的秦国。南北东西纵深辽阔,气候复杂,里边又是一个小盆地接一个小盆地,大盆地套小盆地,为动植物和文化发展多样性提供了充分的地理气候条件,也为防御外文明的入侵提供了数量的优势和和战略纵深的空间。人类文明在中国出现不是最早,比如进入农业社会比中东晚了几千年,国家文字也晚了上千年,但是从商周汉到明清民国,中国文明可以发展壮大三四千年延续至今,亡而复兴者数次,这是人类文明历史中的奇迹。历史上的文明来来去去,唯中国文明可以善存数千年,这个不是偶然的。 中国近代积弱不振,历尽艰辛,几至亡国。考察其缘由,我们不只是器物不如人。中国文明的最根本的弱点就是在封闭环境下的过度的进化,所争者小而不争者大,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斗。中华文明复兴,只是弘扬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不够的。如果历史文化那么厉害,何至于抗战时苦守川陕云贵一隅?唯有知道自己的缺点并努力克服,中国文明复兴或可期。 1. 欧亚大陆 欧亚大陆是地球上拥有最长东西轴的大陆,中间虽然也有高山大河沙漠的阻隔,东西物种文化的传播比起南北还是快了不知多少倍。非洲和美洲也都很长,可是它们最长的轴都是南北走向。地球上由赤道往北往南,气候渐变,动植物种也截然不同,由此可见物种由南北方向迁徙之难。比如小麦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四五千年前就从中东来到了中国,而在南非到十九世纪末才由荷南人带过来。总的来讲欧亚大陆拥有最多的适合人工驯养的动植物物种,农业文明最早出现,国家文字也是最早出现的。中国作为欧亚大陆的东端,文化自西传来有点长,但是欧亚大陆上的文明的果实迟早都会传过来。这些传播远远早于有历史记载的丝绸之路,虽然不一定有文字的记载,也是可以从考古得到证据的。勤劳智慧的中国先民就这样综合了本地的动植物资源和自己的创意,再加上欧亚大陆上更多的动植物资源和创意,创造了东方世界什么都是最的文明。 2. 内圈: 大盆地之华北平原 这是夏商周之国,中国国家历史开始的地方。华北平原在欧亚大陆上不算很大,30万平方公里,但是也不小了。黄河淮河冲刷了不知多少百万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合农业耕作,适合人口繁衍。传说中的黄帝炎帝大战,黄帝蚩尤大战,都是争夺华北之战,黄帝赢了炎帝和蚩尤,就有了炎黄之称,蚩尤的部落则退到南方去了。华北文化炎黄一统,而蚩尤的文化遗存于南方的各个山间的小盆地里,自己繁衍。到近代革命及抗战之时救中国于危难之中的湖南人,实是不少是蚩尤文化的子孙。在华北平原上无险可守。一旦有国家稍大一点,吞并邻国如同滚雪球越滚越大,无可阻止。近四五千年国家历史基本上是华北争夺历史,得华北者得天下,国家或有短暂的分裂,统一的时间更多,因为只要华北一统,无论人口还是文化,旁边小盆地里的小国无法抵御。最有名的是四川,益州险塞,天府之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可是只要中原一统,不数年之间四川就被统一了。所以历朝历代中国的主要版图是包括华北平原的更大的盆地了。自秦灭六国以下历史上的大朝代都是人口众多的中央集权国家,实在是地理形势使然。 3. 胡马胡人 看“资治通鉴”,最纳闷的就是怎么那么多的胡人。过个几百年就来了一批不一样的,长的可能也不一样,强弓大马,中原的汉人真的难挡住。农业社会里的夫妻,每两年生一个,而漠北草原上的夫妻,每四年才生一个,多生的很多时候就给处理掉了。所以中原地方无论如何是有很大的人口优势的。这也是农业社会的人把全世界的大部分采猎部落替换掉或者干掉的原因。但是回到漠北大草原上的人,农业社会的优势没有了。漠北太寒,种农作物太难。内蒙古的包头河套地区,被开发也就是近代的事情。这说明在古代农业社会深入漠北是极难的事情。去漠北难,从漠北过来则极其容易,因为漠北的胡人有胡马,很多的胡马,胡马强弓,以一当十,是很轻松的事情。胡马强弓,在冷兵器时代就像核武器一样。胡人的骑兵飘忽不定,集中又容易,中原汉人防御太难了。为什么汉人不养骑兵?不是不养,汉武帝专门在西北养西域过来的宝马,历代在北边和西北搞马贸易,但是不够,而且骑兵维持费用太大,中原地方地都种粮食,养草肥马划不来。其实还有更关键的,就是马种。野马源自乌克兰一带高加索的山上,和漠北的纬度大致差不多。采了高加索的野马种,沿着东西方向迁徙没有问题,反正一溜都是大草原,气候差不多。马到南方养几代就不行了,就会变小变弱,越南越矮。云南那边有矮马,小孩骑着脚差不多可以着地。就是基因差,不是纯种马,基因一代比一代差。所以马必须出北方,离高加索越近马种越纯。安史之乱仆固怀恩带了五千回纥(现在的新疆)骑兵入中原助拳,就厉害得不得了,仆固怀恩代替郭子仪做到天下兵马副元帅。唐末李克用沙陀骑兵黑衣黑甲,人称乌鸦军。黄巢义军在长安看见乌鸦军就跑了。明末李自成义军在山海关一见满清的骑兵辫子军也是不战而溃。所以在中国的北方就是一直悬挂着这么个核武器。这个核武器其实不光是在我们头上,也在一切欧亚农业文明的头上,西方的东西罗马帝国就是给这些核武器炸掉的。西罗马帝国亡于日耳曼人,东罗马帝国亡于突厥,欧亚中间的一切亡于蒙元。 那什么时候这个炸弹掉下来呢?竺可桢于1973年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伟大的文章:”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竺可桢从中国历史的文献及西方的一些气象研究推出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的变迁。这篇文章藏着中国文明兴衰的密码。一般来讲,如果气候比较暖和,漠北雨水也会多一点,漠北草原上的人过着很浪漫的生活, 如敕勒川所云: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原地方粮食生产和人口也会增加。如果气候比较寒冷,漠北雨水少了,牛羊马就没有那么多草吃,以前那么多的人也成了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骑士们骑上快马一起到南方去打劫中原的人去。而中国的农业社会也不好过,因为以前几百年增长的人口在,但是粮食的产出少了。中原政权就出问题了,官吏集团过了一二百年已经腐败了,农民没有饭吃起来造反了,胡人又来侵略了,都是猛拳。搞不好中原的朝廷就灭亡了。参见下面的图和知乎文章。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831314 看历史上朝代替代和气候变化的关系。历史上不少大朝代就是这么灭亡的。所以中原的政权和漠北的游牧部落之间的关系是不稳定的。地球的气候是变化的,冷几百年又热几百年(地球气候变迁原因很多,请查百科)。这个冷热也就是零点几度的变化,但是对于农牧业的影响就太大了。做个类比,近140年间地球温度升高了0.8度,现在大家天天在说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如何如何。在农业社会里这个相对的影响比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只会更大,因为农业社会里大部分的GDP都和气候相关。 漠北草原上的人逐水草而居,一年四季在迁徙,社会和文化都比较原始。占了个好地方,水草多,人畜繁衍快,加上有个好可汗,一下就兴起来了。但是这些都是比较难保持长久的。两个兄弟分家打一架,再加上中原的汉人旁边吹吹火,气候冷几年,都可能把一个胡族从漠北的大舞台推到更边远的地方去。南北匈奴东西突厥是比较大的有名的例子,许多小一点的胡族一般人知道的少了。现在我们看看三国两晋到唐的历史,把历史放到这个气候背景下来细看一下。东汉末年开始漠北就有点冷,但两汉之际,曾经雄霸北方的匈奴被打得太狠,又被分裂,元气大伤,没有力量来大规模入侵。所以三国时期没有匈奴或者北边什么大事。有蔡文姬被掠到北地,曹操去把蔡文姬赎回来,是历史上的一桩美事。再就是曹操去征过一次乌桓。西晋开始,刚开始西晋还强大着。匈奴在漠北过得实在太苦,要求内附,就是要移民到中原来。有人反对,但是反对无效,匈奴在山西住下来了。等到八王之乱的时候,匈奴的旧首领刘渊趁中原空虚,建立了前赵国,是中原的第一个胡人皇帝。有了第一个,就有下一个。从西晋灭亡一直到隋统一,冷了几百年,也给胡人闹了几百年,有的还闹成了我们的老祖宗了(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昙花一现的苻坚的前秦在王猛的辅佐下统一了北方,差点把东晋灭了。最厉害的是鲜卑。光是鲜卑慕容家就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慕容家的人跑到西边又建立了土谷浑。土谷浑唐诗里常见,王昌龄《从军行》里有句“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金庸小说里姑苏慕容家这么爱复国,是有历史原因的,不佩服不行。后来拓跋珪建立北魏,雄霸中原和北方一百五十多年,比南朝朝代都长。北魏因为尔朱荣和高欢之乱又分为东魏西魏,东西魏又换成北齐北周,杨坚代北周自立为隋帝,统一中国。杨坚也是个胡帝,姓普六茹。唐高祖李渊做皇帝,皇后姓独孤,唐太宗皇后姓长孙,李唐大部分血液是鲜卑人。唐代中期安史之乱,中原大乱,可是北边的胡人没有大批的南下,不但没有南下,好多还是来助拳的,仆固怀恩是西北的回纥(铁勒部,回纥的亲家),李光弼是东北的契丹。为什么? 漠北大草原上草正肥,花正开,游牧的人自己浪漫去了,懒得来。也许唐太宗和高宗朝把突厥赶到中亚去了,草原上暂时还没有统一的厉害角色,也是一个原因。不管怎么样,中原的唐帝国逃过了一劫,要感谢那温暖的一百年。中国五胡乱华的历史在欧亚大陆的西端也有很好的对应。西罗马帝国于476年亡于日耳曼人里的哥特人,哥特人是从乌克兰的大草原来的,正是出好马的地方。 只有蒙元灭宋不能被这个气候变化变冷解释。有一种解释是因为气候变暖和,使得蒙古人可以保证充足的人力和马匹来征服世界。蒙古人和以前的胡人不一样,以前的胡人是为了生活好,蒙古人是为了征服世界。蒙古人从成吉思汗开始东征西讨到处征服,如一道闪电把欧亚大陆上的文明全点上了火,温暖的一百年促成了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的伟业,准确点,大杀业。 胡人入侵中国,一方面在中原造成大浩劫,是人口和文化的大灾难;另一方面,这些来中国入伙的外文明也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的基因,不一样的文化,也带来了广阔的土地。大唐李氏起于陇西,多有鲜卑血脉,唐继隋,隋继鲜卑北周和魏。盛唐开边漠北西域,只是恢复鲜卑旧地。换个纯汉皇帝,哪有这个气魄?蒙古是过路的不算,满清和明朝比起来,疆域又不知大了多少。 4. 外圈: 更大盆地之华北加晋陕川两湖赣浙 这是灭六国的秦之国。秦先是吞并巴蜀,然后蚕食就近的韩国,然后横扫魏赵燕齐,就是统一华北,最后就可以把南方庞大的楚国干掉了。其实更早的轩辕黄帝和周人也是从陕西来的,后来的汉帝国隋帝国唐帝国也是起于陕西关中。现在的共产党也是倔起于陕西,非偶然也。陕西关中,四塞之国,金城千里。山西表里山河,也是形胜之地。所以外敌入侵的路线,都是先华北,因为华北无险可守,得华北先得人民之利。最可怜的是北宋。因为五代的时候后晋的石敬瑭为了请契丹南下助力,自称“儿皇帝”,献了幽云十六州,北边天险给了契丹,契丹南下几天就到北宋都城汴梁。北宋从契丹买了一百年的和平。当女金灭契丹再南下的时候北宋再无还天之力,力不如人,无险可守,只好亡国了。但是,幸好中国在华北平原和外圈更大盆地之间,还有一圈防护,由西北往东南,秦岭汉水淮河,而长江又是淮河的第二防线 。由北方入侵的外敌尤其不善于在江淮之间作战,即使战胜也守不住。比如南北朝期间,北朝经常饮马长江,一退就过淮河北了。南宋和金国对峙也在秦岭淮河汉水。一方面是江南水乡,不适合北方骑兵作战,就是下了船,也不会打仗。曹操就在赤壁闹了个大笑话。金兀术下江南,也坐船,结果给韩世忠围在黄天荡。要不是有宋奸献策挖穿黄天荡到秦淮河的水道,兀术就没了。南方的水军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后勤。梁山泊招安后征辽征方腊运粮的都是水军。到现代船运还是最经济的运输方法。千里行军粮草先行,而水军却不费一点力气。还有一方面,是南北气候不同,南方夏季湿热多瘴气疟疾,北方人水土不服。曹操下江南,水土不服就是一个大问题,都是拉肚子打摆子,怎么打仗?金主完颜亮逼金兵在采石矶横渡长江,金兵不愿意,结果逼出了兵变,自己死于非命。秦岭淮河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也是古代南北朝分界线,非偶然。秦岭可以分南北,号“九州之险”,其地势之险可以想知。这是南宋和金国死磕的地方。南宋靠着吴阶吴璘兄弟子孙,死守秦岭一线,得以保护四川。后来蒙古人走秦岭这边进四川打不过,绕道西藏云南。从云南过来,成都平原无险可守。失去了四川,汉水上的襄阳就成了孤城。襄阳一失,长江天险也没有了,南宋很快就灭亡了。 前几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刚过,顺便可以讨论日军侵华的策略。七十多年前的抗日战争,国民政府的蒋介石采用了不受自己待见的蒋百里的策略,由中国军队吸引日军从上海进攻(淞沪抗战),由东往西仰攻,给民国政府理由和时间迁都重庆,以得防守之地利。这个地利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加上天时(珍珠港事件后美日宣战)人和(抗日统一战线),后来云贵四川陕西以东全丢了,中国尚可以支持抗日到美国和苏联领导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那一天。如果日本不是想速战速决,而是夺取华北之后集中军力进攻陕西,如金兵粘罕进攻策略;下了陕西再进攻四川,得了四川,席卷而下,国民政府还来不及迁都,江南已无险可守,历史也许不一样了。日本人进攻路线和明末清兵进攻路线差不多。不一样的是明末明朝已经给李自成张献忠搞了个底朝天,四川也是张献忠占领。四川作为中国的大后方,自守则不足,倾国之力而守则有余。这是清兵和日本入侵战略差不多但是结果很不一样的原因。金兵策略得当,但是不敌南宋地利人和,还是不胜。蒙元入侵战略明确,南宋由此灭亡也无话可说。后来主席怕和苏联打仗,搞三线建设,核潜艇都到四川去搞,都是为了这个战略纵深和四川这个大后方。有人问,为什么国民党后来不去四川?胡宗南从陕西退到四川,而四川本地军阀和国民党又不和,共军跟着就来,来不及做准备了。 总的来讲,就是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地理复杂,人口又有数量上的优势。当外敌入侵中原的时候,中国从战略上讲有纵深,大部分时候可以熬到天时气候的变化于中国人有利的时候。只要气候变暖和,胡人不再继续南下,华北平原上和边上山上和各个盆地里能忍能熬的中国人多生产粮食,多繁衍人口,再靠中国的文化把胡人的精英部分腐化掉(胡人文弱化,蒙古人除外),华北平原也就是中原,迟早要回到中国人的手里来。这个大约是为什么中国文明几千年来可以亡而复兴的原因。 5. 中国文明的弱点与对策 我觉得中国文明的最根本的弱点就是在封闭环境下的过度的进化,所争者小而不争者大,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斗。 先说所争者小。中国的封建社会非常长,春秋以下到现在,超过两千五百年。中间除了少数时候是天下大乱,大部分时候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大部分统一的时代,中国的人口超过五千万。对统治者而言人口就是最大的财富,保持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符合自己的利益。在农业社会,尽管一家农户给国家贡献的赋税有限,但是基数大,可以保证统治者阶层生活富足优裕。在大部分的时候,中国可以御外敌于长城之外,只要农民不造反,中国基本上是一个超稳定的社会。农民的子孙最可能世世代代做农民,手工艺者的子孙最有可能世世代代是手工艺者,商人的子孙最有可能世世代代做商人,甚至在有的朝代军人的子孙也是世世代代是军人。比如贵州安顺的屯堡人就是明朝初年到贵州戍边的军人,一直到明朝灭亡都是军户。 无论什么样的社会里,每个个人每个家庭都会基于自己的环境采取符合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策略。在过去几千年的人类社会中,人类的历史基本上是对有限的资源争夺的历史,而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伴随着新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生活在相对封闭超稳定的社会环境里的人和生活在相对开放比较动态的社会环境里的人,尽管他们的目标是一样的,他们的策略会很不一样的。在相对封闭超稳定的社会中,生活没有太多的惊喜。任何你得到的就是你得到的,任何失去了的就是永远失去了的,因为失去了的你很难从别的方面得到补偿。笔者是湖南农村长大的,现在还记得生产队里过年前分鱼的情景。队里管事的不一定是心怀不公,但是每次分鱼要做到十分的公平真的很难。大鱼小鱼,鲢鱼草鱼鲫鱼鲶鱼,鱼头鱼尾鱼身,价值各不一样。每家还有老幼妇壮,壮劳力和老幼妇也该不一样。反正每次一分鱼大家平常互相熟悉交好的乡邻要大吵一架,不动刀子锄头就是万幸了。史载汉丞相陈平年轻时候在乡里管分肉很公平。分肉易,分鱼难,如果请陈平来分鱼,估计要相亲相爱的乡邻不吵架也难。那个时代只有过年的时候生产队里分鱼才有鱼吃,平常既没有鱼卖,也没有钱买。做父母的可以不吃鱼,小孩会馋鱼啊。说到分鱼,说段笔者小臭事。小时候经常拿石头打落在水边草上的蜻蜓玩。有次石头下去,有个鱼却浮起来了。马上跳进去塘里把鱼抓了回家,多高兴啊。四十年过去了,这次偷鱼的经历还清楚记得。在那么一个环境里,亲兄弟为了一点鸡毛蒜皮小事互相锄头打破头的事情经常有。这些人不蠢。不争分毫就连分毫也没有,那他们的子孙就会弱一点,弱一点就会被欺负,就会娶不起亲,紧跟着就是绝后了。这个一连串的道理即使这些乡邻不懂,不妨碍他们已经从他们的祖辈父辈学到了这些人生的经验。这些人生的经验不就是文化吗?在相对开放的社会里,这种为鱼头鱼尾而争吵的事情就会很罕见了,因为与其费力气和人争吵,不如拿根钓竿到哪个河里去钓鱼去。就是说开放社会里的机会很多,在这里白争吵,鱼没有争到,倒丧失了许多的机会成本。不要笑话我们农村人,城里人评职称评官的时候比起这些为鱼头鱼尾打架的乡邻还要卑鄙许多倍。我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在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时候是相对封闭超稳定的社会,资源缺乏也没有什么机会,机会成本几乎是零,每个人会为了眼前的利益做最大的争取的努力,就是最好的策略。不同环境里出来的中国人文化稍有不一样,其本质都差不多,程度上有区别而已。 再说不争者大。上边说的所争者小是说的是一般人与人的关系,说到人与统治者的关系,基本文化特点是顺从,怯于公斗,所以说是不争者大。既然中国历史上基本上是长期统一的中央集权和专制的国家,尽管专制的程度各朝各代程度不太一样,对于小老百姓,作为被统治者,一切的反抗基本上是徒劳的。不服的可以读读水浒传。反抗最后成功的就是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万兆分之一。既然反抗无效,不反抗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进入统治阶层。自己的子孙不行,自己的宗族亲戚总行吧。反正有比较公正的科举制度,“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不全是梦。到各个比较古老的散在山间的村落走一走,经常会发现大夫第御史府,每朝每代都是两三百年,这个概率不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中国人基于长期统一的中央集权和专制的环境,做出的最聪明的决定就是要顺从。到了1949年解放了,劳动人民应该当家作主了吧,遵从了几千年的顺从的文化习惯没有改,哪怕中国人是到了最民主的美国,这个文化习惯改的也不多。 为什么这个是最大的弱点呢?一方面当国家危机需要人民站到一起来的推动历史的进步的时候,每个人都躲在后边。最后国家糜烂不堪,一个匹夫振臂一呼揭竿而起,摧枯拉朽般就把那个长期统一的中央集权和专制的国家推翻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人口减半或者四亡其三,最厉害的北方经常是十不一存,这种在历史上很常见。有兴趣的可以查查历代人口的记录。救难很难,推墙就容易了。另一方面,既然每个人都可以为了自己的小小利益情愿头破血流,任何的改变都是天难地难。在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基本上都是失败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怕自己的既得利益受损,没有人愿意做出让步。在中国历史上的这种超稳定和封闭的社会环境里,任何的让步都被视为是软弱是屈服而不是被认为是美德,然后就被歧视被欺负,然后就会娶不上亲,然后就绝后了。现在幸存的显然不是绝后者的后代,他们的祖先和文化就一定是不会让步的。 笔者作为工程师曾经从事优化计算多年,对工程问题的优化的过程和人类社会历史进化的相似性很有感触。这种相似性不是偶然的。人类社会解决的是资源分配的问题,战争也罢,政治也罢,都是经济的延续,经济学就是关于资源优化的专学。任何的改革刚开始的时候统治者的心里想着要从新从全局做出一次优化,会出台一些政策,希望全局的利益得到改善。但是既然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利益最重要,每个人就都像物理里边有名的δ函数。δ函数的数值在一个点是无穷大,此外是0。δ函数的坡度是无穷大,相应于中国人不愿意妥协的特性。如果一个系统的价值函数是很多类似δ函数之和,这个系统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是不可能优化的。所以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一定是要失败的,中国历史上的带姓的国一定要亡,不是亡于内乱就是亡于外侵,或者内乱加外侵。 我们中国文化里的许许多多的缺点,没有比这里讨论的“所争者小而不争者大”的缺点根本。这种缺点从个人来讲是一种优点,是每个中国人在长期统一的中央集权和专制的超稳定的相对封闭的历史环境中生存的最聪明的策略。而每个人的最聪明的策略,对于全体中国人包括古往今来的所有中国人,根本上是最坏的策略,也是最大的缺点。个体的最优解却是整体的最差解,这是策略论里常见的二难问题。这种问题往往最难解决,因为每个个体都陷于局域最优解,没有动力去帮助解决。只是这么个问题不是在书上的抽象问题,而是中国文化里边最根本的问题,和古往今来亿万中国人的命运相关。怎么才可以打破中国历史这种改革亡不改革也亡的历史宿命,让中国文明走上复兴之路? 五代之际,是中国历史最黑暗的时代。国亡,人相食,忠义殆尽,华夏文明殆尽,是亡天下之时。后读宋史到范欧富韩诸公,则一扫往日抑郁矣。顾炎武《日知录•宋世风俗》言:“观哀,平之可以变而为东京,五代之可以变而为宋,则知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也。《剥》上九之言硕果也,阳穷于上,则复生于下矣。“ 就当世而言,一方面,我们需要坚持开放,社会越开放,越动态,中国文化中勇于私斗的缺点所形成的社会环境的基础慢慢减弱,文化风俗之也会慢慢改变。另一方面,改变顺从和怯于公斗的缺点要难得多。历来政府都是鼓励顺从惩罚公斗,而大部分个人又没有动力去改变,因为个人反正斗不过,自己付出的一定会大过自己得到的。但是这方面不能改善,开放和动态也不容易得到保证。进二退一,进一退三,世事如棋,是历史常态。只要没有完全关起门来,就有希望,不要放弃。每个人做一点善,就自己所做的那点固然所失大于所得;如果一部分人也不以善小而不为,加在一起,大家的所得就有可能大于大家的所失了。每个人尽自己努力为社会公众的利益做一些抗争,偶尔为之不算太难,也不容易被注意到,但也是在推动历史的进步了。如果有人总是觉得没有机会为公众利益抗争做出贡献,也没有关系,希望你作恶的时候少做一次,应该不会被注意到,也算是为推动国家历史进步了。孟子说人都有恻隐之心,这个恻隐之心是人的本能得一部分,已为心理学实验所证实。所以无论如何不要放弃对中国人心的期望。一辈子做好事难,更难的是一辈子不做好事;一辈子不作恶难,更难的是一辈子不能少作恶。社会性的动物皆有一种利它的本能,比如蚂蚁过河,可以抱成一团如一个大球,尽管球边上的蚂蚁会被淹死,蚂蚁群却可以安全渡河以躲避天灾。人类作为社会性最高的物种,利它本能更多,恻隐之心是其中一种。无论如何不要以最坏的揣度别人。如果每个人可以相信别人也可以就社会最长远的利益做出理性的选择,那么前边所说的博弈论里边个体和群体策略的二难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历史固然常为坏心者所书写,但还不是为最怀心者所书写。比如病毒,病毒会传播,得之者会发烧感冒,更严重的会死掉。但是超级坏的病毒,如果被传染的马上死掉,这个病毒也会马上绝迹,因为它失去了宿主,自己也无法生存。这也是生命进化微妙之处,没有什么是无所不能战无不胜的。人类社会也一样。有句老话说,一物自有一物治。当一物无所不能战无不胜的时候,“阳穷于上,则复生于下矣”。 《剥》卦所言“阳生于下”,与我从工程优化经验中得到的对于社会历史进步的感悟是一致的。下面从工程优化的角度说说我个人的观点。上边我们说到每个中国人的价值函数都像δ函数,自己的价值是无穷大,别人的价值是0,而每个人都具有不可妥协特性,那么加在一起的总的价值函数(即社会总价值)就是不连续的。对于这样的系统的优化, 优化的方法论的第一步就是要把每个个体的δ函数换成比较连续的函数,因为一旦总的价值函数变成连续的,可导的(就是具有妥协性了),就有很多比较好的算法可以用,对应于国家就是可以执行有效的经济政策来优化资源增加社会的总福祉。比如说把δ函数换成一个连续的小鼓包,对应于每个个人既要考虑自己的价值,也要严重的考虑别人的利益。一个个的小鼓包叠加在一起就是一个社区的利益。连续化后每个人个体不再是一个孤立的δ函数,但是社会的总价值函数还不一定是全局连续的,有可能还是有许许多多的孤岛。即使每个孤岛的基面比较大,这些孤岛价值之间的竞争关系,还是有可能令优化很早就结束了,因为从全局讲,还是看起来像一个个的δ函数。尽管比以前少了许多,δ函数还是太多了,全局的优化还是不可能。对应于国家的经济政策就是改革会因为各方面的掣肘而失败。在我们中国人的社会里孤岛社区特别的普遍,宗族亲戚,同乡同事,同学校友,照着亲近的等级任人唯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些各种亲近的等级,把社会的价值函数切割成了各种孤岛。在国家的层面,各行各业自成系统,各自垄断国家的重要资源如自家的产业,系统内鸡犬升天,哪管国家的资源优化的政策是不是可以得到执行。任何想打破资源垄断壁垒的国家政策,都很难执行。垄断国家最大资源的部门和公司还可以把自己装扮成为国家服务做出巨大牺牲的模范,然后通过在国家权力最上层的关系,不但可以保持垄断的地位,还可以领取国家的巨额补贴。在中国社会中,看到的就是一个个的互相交错的政治经济权利和人际关系的山头,而不受这些权利山头的保护的最广大的人民,他们的福祉在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函数里几乎为0。社会进步了,而他们总是游移于历史进步进程之外。 从国家的角度讲,改革如果不以打破垄断消除这些占领国家重要资源的山头为目标,这样的改革就是耍流氓。改革不但不能成功,而且由改革引发的流动性会把国家的资源和利益更加集中于这些已经权重很大的山头,越改越垄断,而最广大的人民的利益在社会的总价值函数中的比重反而越来越低。从个人的角度讲,如果每个人只是局限于宗族亲戚,同乡同事,同学校友,各种由近及远的类似孤岛的人际关系的社会,这样既无助于社会总价值函数的连续化,也不能形成压力去促进国家打破垄断的改革。既然国家没有动力去打破垄断,个人又无力去推动国家打破垄断,社会的最多的资源已经为少数的占领权力山头的集团或者小群体所占有,最广大的个人只有互相竞争剩下的有限的资源。尽管名义上广大人民当家做主了,社会的基本状态和历史上超稳定的封闭社会状态没有本质上的改变,所有的问题的根源还是一样的。 在社会价值函数中已经存在的价值孤岛,有的是人之常情,有的是历来如此,不容易改变,也不一定非要全部去掉。如果我们可以提高最广大的人民的价值函数,那么有可能把这些价值孤岛联系起来,使得孤岛的相对高度降低,使得每个孤岛的基面更大更广。这样可以改善整个社会的价值函数的连续性,从而使得社会改革的成功成为可能。这样也就可能突破个体和群体策略二难的问题,把中国文明从封闭环境里过度进化的局域最优解中解脱出来,重新开始全局的优化过程,中国文明就是在复兴的大路上了。西方社会在进入现代化的过程中,一方面没有历史上的中国那么封闭,避免了过度进化,其历史局域解也就没有如中国的那么陷得深,解脱出来要容易一些。另一方面,西方一直存在着具有广泛包容性的社会组织结构。在历史上有教会,尤其是宗教改革后的教会,行会,英国中世纪的议会也是一个例子。在近代就是各种各样的人民的社会组织,代表着非常多元化的各种利益。和国家以及各种权利的山头比起来,个人的力量固然微小,具有广泛包容性的社区和社会组织既可以促进广大人民之间的利益协作,也可以给个人提供支持,甚至成为庇护的堡垒。这些社会组织帮助提高了广大人民的价值函数,促使历史上的利益孤岛变得更加连续化。在西方社会进化过程中,总的来讲,就是整个社会全局形成比较连续的总价值函数,使得社会变革成功成为常态,避免了改革亡国不改革也亡国的历史宿命。中国历史上皇帝自称天子,实际上是政教合一,历史上的一神教被视为对皇权的挑战而被禁止。到近现代,西方的一神教在中国虽然也广有传播,既为政府不容,也为近代兴起的民族主义不容,觉得很难成为提高广大人民的价值函数的决定性因素。近现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通讯的成本已经趋近于零,以前把散在各个山头各个盆地里的中国人文化和利益隔绝的物质的障碍已经不存在了。如果中国人民可以利用现有的发达的物质条件,建立起各种包容性的独立的社会组织,来代表多元化的各种利益,就可以提高广大人民的总价值函数的比重。这样可以迫使占领最多资源和权力的各个孤岛做出妥协,从而改善中国社会的总的价值函数的连续性,使得社会改革成功成为可能。不管是大陆的中国人,还是海外的中国人,对于我们中国人最有利的策略就是建立各种包容性的独立的社会组织,越多越广泛越好。 【作者简介】刘晓峰,清华物理学士,波士顿大学物理博士,在ASML做光刻机模拟和优化软件10年,现在做基因数据分析软件。曾读“资治通鉴”多遍,后转读西方社会科学。喜欢读书,太极拳和乒乓球。 【编者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英雄造时势与时势造英雄
好消息!杨安泽所著” The War on Normal People “一书的简体中文版《为一般人而战》出版了。有兴趣获赠此书,请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进入查看。 《为一般人而战》简体中文版正式出版 去年12月在硅谷的一个亚裔社区领袖会议上,正在竞选美国总统的杨安泽赠我一本他的书“The War on Normal People”。他当场签名并希望听到我读后的反馈。 这本书深入地阐述了杨安泽对美国现状的认识和提出的解决方案。这是他的竞选纲领。书的核心是警告美国民众必须要正视以数据科学、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已经并会继续改变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直接影响每个家庭生活的就是人工智能取代传统工作职位,造成大规模失业。其后果是两极分化,使普通大众生活水平降低和丧失生活意义,导致社会动乱。走出这一恶性循环的方法是实现全民基本收入(每月每个成人1000 美元),保证普通民众有稳定的收入并分享技术革命的红利。因此“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又名“自由红利”(Freedom Dividend)。在理论上称之为“人本资本主义”(Human Capitalism)。 在美国当前的政治环境下,全民基本收入的理念很容易被其他政客用“社会主义”的高帽来讥讽和批判。但杨的竞选纲领是目前唯一针对当代不可阻挡的技术革命之现实和后果提出的解决方案。其他竞选人仍然在套用20世纪的方法试图解决21世纪的问题。杨安泽已经走在了前面。 杨安泽竞选总统的意义远远超出这本书中的方案。 首先,华裔二代出来竞选总统并参与美国主流媒体主办的辩论,与其他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同台演讲本身就是亚裔在美国社会参政的里程碑。一个年轻有为的亚裔后代敢于出头向美国主流社会展示领导者的远见和能力必然会激起华人和亚裔民众的参政热情。这就是英雄造时势。同时,如果没有历代华人和亚裔对美国社会贡献的铺垫,亚裔人口比例从1980年的1%(350万)到2016年的5%(2200万)的激增,以及美国正在经历的社会结构(进入没有主体种族的多元社会)的大变迁,就不会出现一个亚裔问鼎美国总统的气势。这就是时势造英雄。 其次,不管你是否支持他的政策和观点,也不论最后的结果如何,杨的竞选都正在改变亚裔的“哑裔”形象。每个华人和亚裔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分享水涨船高的效益。我们应为他的勇气而自豪。杨为下一代作出了榜样,也使第一代移民看到了希望。是否投他的票是个人选择,但如因他的出现而能提升亚裔2020年大选的投票率,则是族裔的胜利。 杨安泽的竞选使我想起了当年的李小龙。他在美国传扬中国武术时,曾被有些华人视为“傲慢和狂妄”,甚至旧金山老一辈讲究门户的武术界要出来教训一下这个破坏门规,外传国术,自创新拳,与各国武术取长补短的年青人。结果正是大逆不道的李小龙改变了华人“东亚病夫”的形象,在美国确立了中国武术的地位,并将“中国功夫”写进了英文字典。直至今日,当提到李小龙的名字时,难道有哪个华人不引以为自豪吗? 我真诚邀请每个华人都认真读一下杨安泽的书,了解他的竞选纲领并深思他竞选美国总统的意义。我也希望各地华人和亚裔社团联手借杨安泽竞选的东风积极推动华裔和亚裔全方位参与美国政治和选举。我们要用关注、参与和投票的实际行动行使公民的权利,使华裔和亚裔成为美国政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有激情,有能力,有资格坐到桌边参加决策并成为美国主流社会的一部分。 2019 年 7 月于美国宾州匹兹堡 张小彦博士 美国华人联合会(United Chinese Americans)主席 美国Idea Foundry公司创业指导企业家 美国匹兹堡大学客座教授 【编者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哈佛校报:联邦法官裁定哈佛的招生政策并非歧视亚裔
编者按:本文中文部分编译自哈佛深红报(Harvard Crimson),文中所含观点不代表亚太联盟编辑部之立场。后续报道请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查看。 2019年10月1日,联邦法官伯劳斯(Allison D. Burroughs)在反平权组织“学生支持公平入学”(SFFA)对哈佛大学提出的诉讼案中裁定,支持哈佛基于种族考虑的入学政策。 “哈佛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考虑种族因素的入学政策。哈佛大学的录取计划满足了严格的法律标准,符合宪法之要求。”伯劳斯在裁决书中写道。 SFFA于2014年对哈佛提出诉讼,称该校的考虑种族的入学政策歧视亚裔美国人。在诉讼过程中,哈佛的秘密招生政策的一些细节浮出了水面。 该案于2018年10月开始审理。在该诉讼案交由伯劳斯处理之前,哈佛大学和SFFA对该校的招生政策进行了三周的辩论。专家们最初预测她将在今年夏天公布裁决。 伯劳斯在裁决书中写道,哈佛的政策符合最高法院关于可接受的平权入学政策的先例。 她写道:“法庭认为,哈佛已经证明其录取程序符合最高法院在费希尔第二判例(Fisher II*)中阐明的原则。” SFFA主席布卢姆(Edward Blum)在一份新闻稿中说,他的组织计划将这一裁决上诉至第一巡回上诉法院。 “学生支持公平入学组织对法院维持哈佛的歧视性入学政策感到失望。我们相信,在审判中提交的文件、电子邮件、数据分析和SFFA的陈述有力地揭示了哈佛对亚裔申请人的系统歧视。” 深红报尚未联系到哈佛官方对此置评。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sher_v.University_of_Texas(2016) (中文编译:殷余民) 英文原文: Harvard Crimson BREAKING: Federal Judge Rules Harvard’s Admissions Policies Do Not Discriminate Against Asian-American Applicants University Hall houses administrative offices Photo: Sung Kwang Oh Federal Judge Allison D. Burroughs ruled Tuesday to uphold Harvard’s race- conscious…
生命最后时刻,美国修车人才知道世界首富是自己的儿子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曾经住着一个叫Ted Jorgensen的自行车修理工。他开了一家自行车店,平时默默的卖车修车,日子过得平平淡淡。 在凤凰城郊区,他和二婚妻子住在这么一间不大不小的房子里。他平时不上网,也不网购,每天只是埋头修车,卖车,过好自己平凡人的生活。 2012年,突然有个自称是传记作家的人来到他店里。 “你知道贝索斯(Jeff Bezos)吗?” “不知道,名字听着好像有点耳熟,但我不认识。” “他是亚马逊的创始人,亿万富翁,也是你的亲儿子。”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把Jorgensen搞懵了,他确实跟前妻有过一个孩子,但自从孩子1岁之后,他再也没有见过他,连他名字也不知道。 “他还活着?” 作家拿出了贝索斯的照片,看着里面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Jorgensen眼神中充满了哀伤和不敢相信。 在此之前,他连亚马逊都没听过。 贝索斯是Jorgensen和Jackie Gise的儿子。他出生于1964年,怀上他时,他母亲Jackie Gise年仅17岁,而父亲Jorgensen也只有18岁,在新墨西哥州Albuquerque市的一个杂技团当单轮车表演者,收入微薄。 也许自己也刚成年的Jorgensen还不知道怎么承担家庭责任,后来他也承认,“我不是一个好爸爸,也不是一个好丈夫。” 两人结婚17个月,婚姻就破裂了。1965年6月,贝索斯的母亲提出离婚。 在贝索斯4岁的时候,母亲带着他改嫁第二任丈夫Miguel Bezos。一家人搬到了休斯敦。 她让Jorgensen同意让Miguel收养贝索斯,以后不要去打扰他们的生活。 Jorgensen都同意了。他放弃了贝索斯的抚养权,再也没有进入过他的人生。“我那时候觉得儿子跟他们日子过得会更好。” 从此之后,他就再也没有见过儿子,Miguel给贝索斯改了姓,成了他的继父。 几年后,他慢慢和贝索斯一家失去了联系,连他的姓都渐渐忘记了。 1974年,他搬到凤凰城,6年后开了一家自行车店,在这里一干就是40年。 后来,他娶了第二任妻子Linda,但他再也没有过自己的孩子,贝索斯是他唯一的亲生孩子。 这些年,他也曾经想过他,“我不知道他在哪里,有没有找到一份好工作,甚至连他是死是活我都不知道。” “我最后一次见他时,他还戴着尿布,那时候我在沃尔玛上班,冬天,很冷,他穿着一件小外套,在过道朝我走过来。” 2012年,传记作家带来的消息对Jorgensen意义重大。不光是因为他发现自己儿子竟然成了亿万富翁,更重要的是,他患上了肺气肿,时间已经不多了。 他希望能在临死之前见见儿子。 他说,自己不会要儿子一分钱,也不想强行进入他的生活,或者是挤掉他的继父,他只是想看看他,跟他好好道个歉。 “我会跟他说,我以前给你换过尿布,你知道吗?” “就看看他,跟他握个手,告诉他他干的很棒。” 因为贝索斯的身份,联系上他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直见不到儿子,眼看着自己的身体一天天变差,Jorgensen有些焦虑。 他说自己并不是冲着钱,“不管他最后成为怎样的人,见见他,都会是我最后的心愿。” Jorgensen是贝索斯亲生父亲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不少美国媒体都报道了他的故事。 但Jorgensen还是没有见到儿子。 2014年接受采访时,他说,“我觉得他现在不会见我了,我没有收到任何消息,或看到任何他想要跟我联系的信号。我希望媒体的报道可以让我们相见。但我不怪他,因为我不是个好父亲。” 2015年,Jorgensen去世了,临死前也没能见到儿子。 据熟悉他们一家的人说,“贝索斯出生的时候,Jorgensen还是个青少年,他有好有坏,就跟我们所有人一样。“ ”但悲伤的是,在他发现自己是贝索斯亲生父亲之后,他也没有见到他。“ ”贝索斯去了他的墓地,但从来没有谈起过他。他不愿说到这个,大概对他也很难吧。“ ”我真的不懂,为什么他明明知道父亲在哪里,却不愿意见他,真的很难过。“ “人生太短,不要连声招呼都不打。” 但对于贝索斯来说,这个父亲大概跟陌生人也没什么区别了。“我从没见过他。。。唯一一次让我想起他的,是一次医生让我填一张表格的时候。” 英文原文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 https://pagesix.com/2019/01/10/the-sad-story-behind-jeff-bezos-and-his- biological-father/ 中文编译 :英国那些事儿公众号 【编者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反S386法案进入“深水区”,请把握好方向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曾经住着一个叫Ted Jorgensen的自行车修理工。他开了一家自行车店,平时默默的卖车修车,日子过得平平淡淡。 在凤凰城郊区,他和二婚妻子住在这么一间不大不小的房子里。他平时不上网,也不网购,每天只是埋头修车,卖车,过好自己平凡人的生活。 2012年,突然有个自称是传记作家的人来到他店里。 “你知道贝索斯(Jeff Bezos)吗?” “不知道,名字听着好像有点耳熟,但我不认识。” “他是亚马逊的创始人,亿万富翁,也是你的亲儿子。”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把Jorgensen搞懵了,他确实跟前妻有过一个孩子,但自从孩子1岁之后,他再也没有见过他,连他名字也不知道。 “他还活着?” 作家拿出了贝索斯的照片,看着里面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Jorgensen眼神中充满了哀伤和不敢相信。 在此之前,他连亚马逊都没听过。 贝索斯是Jorgensen和Jackie Gise的儿子。他出生于1964年,怀上他时,他母亲Jackie Gise年仅17岁,而父亲Jorgensen也只有18岁,在新墨西哥州Albuquerque市的一个杂技团当单轮车表演者,收入微薄。 也许自己也刚成年的Jorgensen还不知道怎么承担家庭责任,后来他也承认,“我不是一个好爸爸,也不是一个好丈夫。” 两人结婚17个月,婚姻就破裂了。1965年6月,贝索斯的母亲提出离婚。 在贝索斯4岁的时候,母亲带着他改嫁第二任丈夫Miguel Bezos。一家人搬到了休斯敦。 她让Jorgensen同意让Miguel收养贝索斯,以后不要去打扰他们的生活。 Jorgensen都同意了。他放弃了贝索斯的抚养权,再也没有进入过他的人生。“我那时候觉得儿子跟他们日子过得会更好。” 从此之后,他就再也没有见过儿子,Miguel给贝索斯改了姓,成了他的继父。 几年后,他慢慢和贝索斯一家失去了联系,连他的姓都渐渐忘记了。 1974年,他搬到凤凰城,6年后开了一家自行车店,在这里一干就是40年。 后来,他娶了第二任妻子Linda,但他再也没有过自己的孩子,贝索斯是他唯一的亲生孩子。 这些年,他也曾经想过他,“我不知道他在哪里,有没有找到一份好工作,甚至连他是死是活我都不知道。” “我最后一次见他时,他还戴着尿布,那时候我在沃尔玛上班,冬天,很冷,他穿着一件小外套,在过道朝我走过来。” 2012年,传记作家带来的消息对Jorgensen意义重大。不光是因为他发现自己儿子竟然成了亿万富翁,更重要的是,他患上了肺气肿,时间已经不多了。 他希望能在临死之前见见儿子。 他说,自己不会要儿子一分钱,也不想强行进入他的生活,或者是挤掉他的继父,他只是想看看他,跟他好好道个歉。 “我会跟他说,我以前给你换过尿布,你知道吗?” “就看看他,跟他握个手,告诉他他干的很棒。” 因为贝索斯的身份,联系上他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直见不到儿子,眼看着自己的身体一天天变差,Jorgensen有些焦虑。 他说自己并不是冲着钱,“不管他最后成为怎样的人,见见他,都会是我最后的心愿。” Jorgensen是贝索斯亲生父亲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不少美国媒体都报道了他的故事。 但Jorgensen还是没有见到儿子。 2014年接受采访时,他说,“我觉得他现在不会见我了,我没有收到任何消息,或看到任何他想要跟我联系的信号。我希望媒体的报道可以让我们相见。但我不怪他,因为我不是个好父亲。” 2015年,Jorgensen去世了,临死前也没能见到儿子。 据熟悉他们一家的人说,“贝索斯出生的时候,Jorgensen还是个青少年,他有好有坏,就跟我们所有人一样。“ ”但悲伤的是,在他发现自己是贝索斯亲生父亲之后,他也没有见到他。“ ”贝索斯去了他的墓地,但从来没有谈起过他。他不愿说到这个,大概对他也很难吧。“ ”我真的不懂,为什么他明明知道父亲在哪里,却不愿意见他,真的很难过。“ “人生太短,不要连声招呼都不打。” 但对于贝索斯来说,这个父亲大概跟陌生人也没什么区别了。“我从没见过他。。。唯一一次让我想起他的,是一次医生让我填一张表格的时候。” 英文原文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 https://pagesix.com/2019/01/10/the-sad-story-behind-jeff-bezos-and-his- biological-father/ 中文编译 :英国那些事儿公众号 【编者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美国华人为什么在职场会输给印度人?
编者按:最近华人非常关心S386法案(🔗),仔细研究之后发现,这个法案有很多问题、漏洞,以及不可预测的后果。很多群众,甚至即将投票的议员,并不真正了解这个法案,需要广泛讨论、公开听证,不能匆忙通过。我们反对S386,并不是针对印度裔美国人,更不是反对他们的合理诉求。我们反对的是法案所含的不合理性,以及其可能对美国长远利益的损害。另一方面,如本文作者所写,美国印度裔也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原标题: 硅谷的中国人为什么会输给印度人 第一篇: 领导力 * * 在职场的进步就是一个逐渐获得领导力的过程。如果对领导力的误解让我们放弃对领导力的追求,或者追求起来满心愧疚,仿佛出兵打仗却师出无名,当然是输在了起跑线上。而我们对领导力的误解从何而来?答案每一天都能看见。 在硅谷乃至整个美国职场,中国人不如印度人干得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谷歌总裁比才和微软总裁纳德拉,都是二十多岁才来美国念研究生院的印度新移民;在硅谷大部分公司,职位高的中国人凤毛麟角,印度的副总裁、总监却比比皆是。统计数据表明, 印度人创投的高科技公司数量远远大于中国人,印度人的收入中位数中国人也比不上。 很多中国人对此都愤愤不平,聚在一起时也经常对这种现象加以分析。这些分析有的上升到历史高度,有的深挖文化根源,有人认为印度人英语好,善于夸夸其谈,更加能说会道,也有人说印度人天性刁钻狡猾,不如我们中国人老实忠厚。 这些高谈阔论可能多少都有些道理,但我今天只想讨论众多原因中的一个: 中国人对领导力普遍有很深的误解,这种误解妨碍了我们在职场的进步。 在职场的进步就是一个逐渐展示和获得领导力的过程。 如果对领导力的误解让我们放弃对领导力的追求,或者追求时扭扭捏捏,满心愧疚,像出兵打仗却师出无名,又或者追求起来不得要领,当然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我不是第一个指出硅谷的中国工程师缺乏领导力的人,事实上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一点。但为什么中国工程师缺乏领导力,却没听到有说服力的论述。当然背后的原因一定是中国文化,估计孔子难逃其咎。但中国文化到底怎样侵蚀了我们的领导力,孔子的罪状到底是哪一条,我并没想清楚过。 有一年回国探亲,正赶上召开一个重要会议,每天电视上铺天盖地全是开会场面。但这些场面没白看,多看几眼以后,我突然茅塞顿开,有了一个重大发现。我们这代人普遍缺乏领导力,有一个简单直接的原因: 我们从小观看领导做报告的会议场面,天天看,月月看,年年看,终于被引入一个误区,以为领导力就是在会场上正襟危坐、装腔作势地作报告。 自己也在职场摸爬滚打很多年后,当然知道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首先,领导的工作并不全是开会; 第二,即使领导们开会比较多,开会也不仅仅是开会。 一个会的背后有很多准备,所谓功夫在诗外。如果说有些会是在一个漂亮的蛋糕盒上系一条缎带,确保这个蛋糕味道鲜美,外表好看,而且按时完工,完整地装进盒子,却是缎带能顺利系上去的先决条件。 每一个重要会议都有一些直接的准备工作,比如制定议程、准备讲稿等。我们的资深副总裁(恰好是印度人)每次开全体员工大会前,都首先由手下的经理们起草讲稿,好几个人花好几个半天开好几个会才能定案。然后再由我们部门负责营销传播的语言专家润色文字,还要拿给负责软件界面设计的平面设计师配上合适的图案、字体、颜色、动漫。这样一轮又一轮地修改润色,一个团队至少有一周时间被他支使得团团乱转,手头的其他工作都要暂时放下。 这还是直接的准备工作,还是小菜一碟,间接的就更多了。比如资深副总裁要和与自己官阶相同的一帮同事一起参加上司在一个风景优美的海滨度假村举行的会议,届时要汇报本部门的工作成绩。这个工作成绩可不是一个星期可以变出来的。如果过去半年没有发布新产品,新版本,顾客数量没有大幅增加,公司下达的支持欧盟数据保护条例的硬性指标没有完成,在会上发言时必定灰头土脸,上司脸色阴沉,同事幸灾乐祸;反之则神气活现,趾高气扬,等待着的是领导的表扬,亨通的官运。 其实这些都是常识,在公司工作几年后都会知道,但人有时候很顽固,幼时灌入脑子的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如果不去刻意消除,有意无意地会一直对我们的行为起作用。 虽然一定有其他因素影响我们对领导力的看法,但以前每天都看的电视最排山倒海,直截了当。 只要是领导,一般来说肩上总是有些责任的。 即使这些责任只是搞办公室政治,也需要才华,需要付出努力。电视台不知何故绝不透露领导们从事有挑战性工作的细节,而是把他们的工作简化成像机器人一般坐在会上念报告,还用这种形象狂轰滥炸地给我们洗脑,在造成我们对领导力的误读上做出了巨大而独特的贡献。 有人可能会说,把新闻媒体挑出来做靶子没抓住重点,这不过是冰山一角,一个庞大系统的门面。这种说法当然是对的。但我以及多数留学美国的华人,作为普通百姓和局外人,只有资格看看电视,读读报纸,所以只能谈门面,谈不出内幕。也正因为如此,门面对我们的影响甚至可能超过了内幕。 如果父母是领导,还可以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对领导力获得更全面和正面的了解。 但对父母不是领导的人来说,报纸和电视成了我们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领导力的最主要甚至唯一途径。 按理说父母在单位也可以观察到领导工作,但或者他们工作单位的运作跟我们现在的公司不同,或者报纸电视宣传的威力实在过于强大,他们似乎也普遍认为当领导就是对技术一窍不通,冠冕堂皇,夸夸其谈,发号施令。他们如果自己是业务水平高的技术人员,对领导虽然表面服从,心里多半不屑一顾。 其实他们自己并不一定能胜任领导的工作。妈妈因为业务好的缘故,有一阵子当了小组长。作为小组长,她要把工作分配给管辖范围内的人,但人人都推三阻四,挑肥拣瘦,她只好自己把那些最棘手的活儿都包下来,算是体会了一点当领导的难处。 根据我很不全面的个人观察, 那些中年以后最有成就的同学朋友,父母很多都是领导,即使是技术人员,也是技术部门的领导。 我的猜测是,他们的父母有意无意地给了他们一些关于领导力的教育。 如果他们本身又是学霸,这些教育当然如虎添翼。 其他人不是没有希望,事实上也有很多人经过学习和体验,超越了少年时期教育的局限。但对多数人来说,必须挣脱小时候形成的关于领导力的错误观点的桎梏,成功的路上自然多了一道障碍。 所以,中国文化确实导致了硅谷工程师领导力的缺乏。但相对于那些几千年老的古书上写的看不懂的句子,这些每天上演的节目才更是我们浸淫其中无法逃遁的活生生的中国文化。 领导力到底是什么? 这方面的研究汗牛充栋,我不是专家,但 专家们一般认为领导力有下面几个容易被误解的特点: 第一, 当领导是需要付出努力的细致工作。事实上因为领导责任重大,需要操的心还更多,做的很多都是吃力不讨好的服务性工作。这个工作需要的才能跟技术工作不一样,但正如当领导的人不一定能做好技术工作,做技术工作的人也不一定能当好领导。如果以为领导不做事,只是要别人做事,绝对是一种错误; 第二, 领导力和领导的职位不是一回事。 领导力是一种技能,其最根本的特点是能推动他人来做成事情,因此需要建立关系,了解他人心理,拥有有所作为的热情。 有头衔的人不一定拥有这些技能,没有头衔的人也可以拥有这些能力。在理想状态下,处在领导位置的人应该拥有领导技能,而且头衔确实有利于发挥影响力,但一个人并不需要等到当上领导再发挥领导的影响力; 第三, 领导力是一种值得开发的潜能。领导力中的勇气、胆量、关怀、洞察力、奉献精神是成熟的标志,是一种人格魅力。即使没有官瘾,开发领导潜力与作为一个普通人实现个人成长,这两个目标几乎完全一致。 正如上面第二条指出的,领导并不一定拥有领导力。坏领导我们见过,但我们也见过好的领导和领导行为,不能因为几个歪瓜裂枣就否定领导力。从中国同事聚在一起的评头品足,可以听出不少人都对领导力持冷嘲热讽的态度,把在职场的进步等同于削尖脑袋的钻营,把领导力等同于装模做样和装腔作势。这种态度当然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我们成长过程中无孔不入的媒体对领导力的曲解第一个要负责任。 对领导力的误解会让我们在职场上走一些弯路,因为即使是按图索骥,图上的马也要画得像才能找到;而更重要的是, 少年时期被一再强化的对领导力不够尊重的看法,削弱了我们追求领导力的热情和动力。 追求升职当然是为了加薪,拿更多钱回家,头衔听起来也神气。但如果仅仅如此,如果缺乏对领导力的尊重,内心深处并不认为领导力是值得追求的自我成长的目标,是一种正面的、有价值的东西,可以给自己增添智慧和魅力,追求起来自然羞羞答答,勉为其难,心猿意马。以这样的状态参加白热化的竞争,输给对手是意料之中的事。 语言能力差和对主流文化的不熟悉,显然影响我们在职场的发展。…
民主党和共和党,谁更能创造就业,降低失业
** 欢迎加入我们的电报频道和讨论群 https://t.me/apapaohiohttps://t.me/ocaagroup 摘要: 美国2020年的大选即将到来,如何在两党之间作出选择,以什么为根据?笔者历来坚持以史为鉴,事实为据,理性思辨。且让我们首先看看自从1939年以来两党主政期间创造就业和降低失业率的实绩。特朗普在2016年竞选许诺十年之内创造2500万就业。他这个许诺实现了吗? 笔者在2016年大选和2018年中选都分别撰写了一个系列,比较美国的两个主要政党的历史起源,政治理念,主政实绩等等。本系列将在原有基础上,回顾特朗普执政四年的实绩,与奥巴马拜登主政八年进行比较,让读者对两党主政纪录有一个清晰了解。 本篇将考察创造就业降低失业,这无疑是每个选民最关心的议题之一。笔者继续采用和2018中选系列相同的数据来源(联邦劳工统计局BLS)和统计方法,在此不再赘叙。 创造就业实绩比拼:奥巴马拜登 v特朗普 奥巴马和拜登2009年1月上任接盘二战之后最严重经济大萧条,当时的就业人口是13480万,当年经济萎缩2.5%,到了2009年底就业人口下降到12980万。奥巴马拜登和民主党国会在2009年2月17日通过8310亿美元的复苏和投资法案,经济的亿万吨巨轮从2010年开始转航复苏,就业人口一直持续增长,2017年1月卸任时达到了14540万,八年内就业累计增加了1060万(14540-13480),平均每年增加133万。 特朗普2017年1月上台时接手一个稳定增长的良好局面,就业人口14540万。BLS数据显示,2020年9月末的就业人口是14172万。因此特朗普任期至今累计就业人口减少了372万(14540-14170),平均每年减少93万。这与他许诺的十年2500万就业相去甚远。 (作者根据BLS的数据制作) 创造就业 1939-2020:43年民主党v.39年共和党 创造就业的实绩,特朗普的远远低于奥巴马拜登,这是历史偶然吗? 联邦劳工统计局BLS公布了从1939年1月直到2020年9月的每个月末的非农业就业人口数据。一共82年,14任总统,包括7个民主党主政的43年和7个共和党主政的39年。根据每年末就业人口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个总统任期之内的累计创造就业的总数如下图。 (作者根据BLS的数据制作) 根据以上82年的大数据,我们可以比较两个政党在创造就业方面的团体成绩:· 民主党七位总统43年期间累计创造了8006万就业,平均每年增加就业186万。· 共和党七位总统39年期间累计创造3174万就业,平均每年增加就业81万。· 因此民主党的累计平均每年创造就业是共和党的2.3倍。· 就业平均每年增长率:民主党七位总统43年是3.0%,共和党七位总统39年是1.1%。· 因此民主党的平均每年就业增长率是共和党的2.8倍。· 共有18年就业减少,其中6次发生在民主党的43年,12次发生在共和党的39年。· 因此就业减少发生的概率:共和党30.8%是民主党14.0%的2.2倍。 1939年以来累计创造就业总数的排名 从以上图表可以得到14任总统任期内创造就业绝对数字的排名,民主党克林顿以2321万遥居榜首。特朗普是唯一的负值,就业减少372万。 1. 民主党 克林顿 2321万2. 共和党 里根 1596万3. 民主党 罗斯福 1194万4. 民主党 约翰逊 1189万5. 民主党 奥巴马 1060万6. 民主党 卡特 1050万7. 共和党 尼克松 878万8. 民主党 杜鲁门 831万9. 民主党 肯尼迪 362万10….
民主党和共和党,谁主政的经济业绩更好
** 欢迎加入我们的电报频道和讨论群 https://t.me/apapaohio https://t.me/ocaagroup 摘要: 美国2020年的大选即将到来,如何在两党之间作出选择,以什么为根据?笔者历来坚持以史为鉴,事实为据,理性思辨。特朗普在2016年竞选许诺实现经济年增长4%,5% 甚至6%。他这个许诺实现了吗?在2020年9月15日公布的亚裔美国登记选民调查报告中,回答问卷者认为在就业和经济方面共和党(35%)比民主党(31%)会做的更好。历史事实如何呢?且让我们首先看看自从1929年以来两党主政的经济实绩。 笔者在2016年大选和2018年中期选举都分别撰写了一个系列,比较美国的两个主要政党的历史起源,政治理念,主政实绩等等。本系列将在原有基础上,回顾特朗普四年来的实绩,比较奥巴马拜登的八年实绩。 国计民生无疑是每一个选民最关心的议题,因此我们首先考察通胀率调整之后的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RealGDP)。笔者继续采用和2018中选系列相同的数据来源(美国联邦经济数据统计局BEA和thebalance.com)和统计方法,在此不再赘叙。 经济增长实绩 比拼:奥巴马拜登 v特朗普 奥巴马和拜登2009年1月20日上任接下了小布什留下的二战之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大萧条,2009年经济萎缩2.5%,奥巴马拜登和民主党国会在2009年2月17日就通过了8310亿美元的复苏和投资法案,经济从2010年开始复苏,一直保持在1.6%和2.9%之间的持续增长,2017年1月卸任时留给了特朗普相当不错的局面,而不是小布什的大烂摊子。 2017年1月川普上台,共和党同时占据白宫和国会两院,但是直到2017年12月22日才通过签署减税就业法案。因此2017年的经济依然是奥巴马拜登的经济,而且还继续增长了2.2%。 根据BEA目前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的RealGDP是19.09兆美元。美国在2020年的第一季度经济萎缩了5%(年率),在第二季度狂跌31.4%(年率)。财富杂志报道华尔街目前的共识是预计第三季度经济增长20%左右。因此截止9月30日美国的RealGDP大约是18.24兆美元(1兆=1万个亿),从而得到2009年至今的经济增长率如下图。 (作者根据thebalance.com和BEA的数据制作,要看详细统计请点击链接) 奥巴马拜登2009年上台时的RealGDP是15.21兆美元,到2017年是18.14兆美元,八年经济增长了2.94兆美元,八年内的累计增长19%, 平均每年增长率 2.4% 。 特朗普2017年上台时的RealGDP是18.14兆美元,截止9/30的目前估计是18.24兆美元,因此四年的累计增长0.1兆美元,四年内累计增长0.5%, 平均每年增长率 0.1% 。 部分读者或许会说特朗普运气不好,任期内发生了新冠瘟疫,这样的分析不公平。那么请考虑以下事实:1. 即使只算特朗普的新冠之前3年,经济增长率也是在2.2%和3.0%之间,与奥巴马拜登的八年实绩相当。而且按照这样的逻辑,是否2009年的负2.5%应该算小布什的账上,而不是奥巴马的呢?2. 根据非党派的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报告,川普共和党的减税法案将会导致美国国债在十年内增加22890亿美元,将近是奥巴马拜登复苏法案的3倍。关于这一点,笔者将另文分析讲解特朗普造成空前财政赤字和国债的长期隐患。3. 那么特朗普将近四年的经济增长达到他竞选时许诺的4%,5%甚至6%了吗?当然没有。但是四位民主党总统罗斯福,肯尼迪,约翰逊和克林顿实现了。4. 根据NPR报道,2020年第二季度的狂跌31.4%是前所未有的,此前最差的纪录是1958Q1的负10%。5. 欧洲联盟在2020Q2也发生经济萎缩,但是只萎缩11.4%,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笔者最近著文分析美国在这次全球新冠统考中远远落后于欧美和东亚国家的原因,证明美国此次新冠惨败,完全是主政当局的责任。 每个总统任期之内都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如果经济学家统计时候要剔除那些突发事件,对突发事件如何定义,每个突发事件对RealGDP的影响程度是多少,对于这类问题,不可能有客观准确的数量化的答案。 1929-2020:48年民主党v. 44年共和党 经济增长的实绩,特朗普的远远不如奥巴马拜登,这是历史偶然吗? 让我们看看从1929年到2020年的大数据。一共92年,总共15任总统,包括7个民主党主政的48年(蓝色)和8个共和党主政的44年(红色)。 (作者根据thebalance.com和BEA的数据制作,要看详细统计请点击链接) 根据以上92年的大数据,我们可以比较两个政党分别主政(48年对44年)的团体成绩:· 民主党七位总统48年主政RealGDP累计增长10.26兆美元,累计平均每年增长率6.4%。· 共和党八位总统44年主政RealGDP累计增长6.70兆美元,累计平均每年增长率1.8%。· 因此民主党的累计经济平均每年增长率是共和党的3.6倍。· RealGDP出现负增长19次,其中6次发生在民主党主政的48年期间,13次发生在共和党主政的42年期间。· 因此经济发生萎缩的概率是:民主党12.5%, 共和党29.5%,即是共和党期间发生经济萎缩的概率是民主党的2.4倍。· 民主党的七位总统之中有三人主政期间出现负增长,罗斯福的2次,杜鲁门3次和卡特的1次。相比之下,共和党的八位总统主政期间都出现至少一次负增长。 大数据分析的优点就是可以将很多突发事件的影响降低,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总体成绩,长远趋势和历史规律。 1929年以来的总统经济增长实绩排名 根据每年RealGDP可以计算出每个总统任期之内的累计变化值和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例如胡佛总统1929年就职,主政四年之内RealGDP减少了0.29兆美元,即经济累计萎缩26.3%,平均每年萎缩6.6%。而特朗普任期内的RealGDP不仅不是历史最好的,而且是1929年以来的倒数第二。 (作者根据thebalance.com和BEA的数据制作,要看详细统计请点击链接) 根据以上统计,按照任期内平均每年RealGDP增长率15任总统的排名如下。四位民主党人包揽了前四名:罗斯福,肯尼迪,约翰逊和克林顿。而三位共和党人包揽倒数三名,小布什,特朗普,胡佛。 1 民主党 罗斯福 15.4% 2 民主党…
2019美国公民领袖论坛成功召开
9月15日至18日,由亚太联盟、美国公民领袖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19美国公民领袖论坛在华盛顿召开,汇集了200名代表12个族裔、100多个美国亚太裔社团的社区领袖,就美国亚太裔民众关注的重要问题相互探讨、交流,达成了共识,签署了联合声明,决定在促进社区积极参与社会、参政议政、参与人口普查, 扩大亚太裔的影响力等方面共同努力。 <img src=’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9BDekia3Zw8Yr0UAmhh5Il3luVwicz2cwhPibibwribbI8HRFygABQkEgor3JtGNsI5t1TURmza2qJcsLwk3yu86fFA/640?wx_fmt=png’ /> 参与协办这次活动的全国社团包括:美国亚裔团结联盟(AAUC),美国华人联合会(UCA),亚太裔投票帮助中心(APIAVote),新一代美国领袖 (NAL),80-20联盟会,亚太裔国会研究中心(APAICS),全美菲律宾裔社团联合会(NaFFAA),联邦亚太裔委员会(FAPAC)等。参会社区领袖包括来自12个族裔的代表包括:孟加拉湾裔,缅甸裔,菲律宾裔,夏威夷及太平洋裔,印度裔,印尼裔,日本裔,韩国裔,巴基斯坦裔,泰国裔,及越南裔。 Group Pictures by Jan Xie 美国公民领导论坛的长期目标是集结美国多元文化背景的亚太族裔,互相建立团结,发展公民领导力,扩大政治影响力,打破种族偏见,并实现美国亚太裔社区平等,短期目标是聚力亚太裔社区,为2020年大选做准备。 本届论坛演讲嘉宾包括众多国会议员、政府官员及社区领袖。出席这次论坛的国会议员包括Tom McClintock, Brendan Boyle, 赵美心(Judy Chu), Lloyd Dogget, 刘云平(Ted Lieu), Bobby Scott, Kurt Schrader, Earl Blumenauer and Sheila Jackson Lee等。出席这次论坛的政府官员包括全美第一位华裔总检察官William Tong,罗德岛2018年州长候选人、第一位华人市长Allan Fung,圣地亚哥市议会议员Lan Diep,Millbrae市市长Wayne Lee,加州亚太裔事务办公署副主任Raymond A. Buenaventura等人。 交通部部长赵小兰女士派代表到会场表达了对这次论坛的祝贺。国会议员孟昭文也发来贺信,希望参会的社区领袖把从论坛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实践中,促进亚太裔社区的发展。 Anthony Ng, Haipei Shue and Alice Yi Rep. Judy Chu Speaks Judy Chu是美国众议院议员,第一个进入美国国会大华裔美国人。 为表彰赵美心众议员对亚裔社区在追求平等权利、公平正义方面的支持,这次论坛向她颁发了“美国民权先锋”奖。 Rep….
赶快行动!S386将于周二再次使用“一致同意”闯关
社区朋友们好,我们是CACAA绿卡改革志愿小组。 我们近日连续发文,并非有意煽动恐慌,S.386步步紧逼,让人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今天(9月22日),形势再次危急! 据我们从华盛顿DC获得的消息,传闻Perdue和Lee已经达成协议,进行了细节修改的H.R.1044将于下周二再次进行Unanimous Consent。根据这个消息源历史上的正确率,我们分析这个传闻的可信程度在七至八成,也就是说,可信度很高,UC危机的阴云已经再度笼罩。 祸不单行,今天,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已飞抵休斯敦开展为期一周的访美活动,美国总统特朗普亲自会见。无论莫迪会不会直接和特朗普谈HR1044/S386,这次访美活动都会在舆论和大环境上更有利于法案通过。 或许大家已经听了太多坏消息,有些麻木了。无论感受如何,我们必须冷静而有效地应对目前极其危急的局面。我们在昨天发表于陌上美国的背水一战 星火燎原中提到“下周必有一场恶战”。这场战斗,已经开始了! 假设这个消息是真的,加上今天还有两天,我们还能做什么?那之后呢? 或者说,现在是不是已经可以洗洗睡了?我们是不是已经输了? 本文将分析给出最新策略。我们主张,下一次UC有可能挫败。应当继续有重点地向华盛顿全部议员输送汹涌民意,万众一心要求公开听证(public hearing),且绝不可以考虑配额谈判。 Perdue和Lee达成协议意味着什么 Perdue本来就没对法案的原则立场表示“反对”,在阻止UC的辩论环节中,也只要求修改法案细节。现在如果他就护士名额等细节事项和Lee达成了协议。意味着Perdue在上周四(9月19日)的第一次Unanimous Consent上起到的阻止作用已经消除,我们已经回到了9/18当天的危机状态,面临下周二就可能进行的第二次Unanimous Consent。 假如第二次UC通过,法案将绕过司法委员会和公开听证程序,直接进入投票(floor vote)。因为本财年已接近尾声,投票必然是越早越好,Mike Lee也一定会尽力让它尽早发生,我们认为可以假设投票在本周之内就会发生,有可能周三就会投票。 UC成功后的floor vote只需要简单多数(51票)即可通过。H.R.1044/S.386在参议院有34个cosponsor(参与发起法案者,一定会投YES)。根据我们在各州收到的信息,在这几个月反抗民意起来之前,绝大部分尚未cosponsor的议员,对这个法案都不太了解,但支持者给他们打了大量电话,所以他们的态度普遍偏向于支持。我们绝不可以假设对方收集不到简单多数,恰恰相反,有极大可能对方已经收集到远多于简单多数的票,才如此急迫地促成投票。 也就是说一旦UC成功,进入floor vote,法案成功通过参议院的可能性非常大,我们翻盘的机会很小。当然,我们仍然必须战斗到最后一刻,但在目前情况下,在几天甚至十几小时之内收集51张反对票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那将是一场温泉关式的战斗,必然惨烈、悲壮、胜算渺茫。 而法案通过参议院后,接下来的流程几乎一马平川。 因此,动员一切力量挫败周二Unanimous Consent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在华人社区内一直有“HR1044/S386不会通过”的谣言,成功地麻痹了很多人,对方却在幕后疯狂努力。终于把法案推到了这里。现在图穷匕见,我们已经处于劣势,如果再继续相信这种谣言,我们必将惨败。请大家不要再相信“HR1044/S386肯定不会过”这种自欺欺人的谎言!! 挫败周二Unanimous Consent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那么,我们是不是已经输了?可以不再努力了? 当然不是!我们还有机会挫败下一次UC。 Perdue和Lee达成协议,早在意料之中,我们并非毫无准备。除Perdue外,还有其他参议员有可能继续反对UC,但他们都会尽量避免站出来去反对。因此,我们必须大量输送民意,让铺天盖地而有的放矢的民意淹没他们的办公室,给他们反对法案的道义压力,增加他们的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挫败周二的UC。民意为什么重要?请看我们在陌上美国发表的文章《背水一战 星火燎原》(点击链接直接查看)。 UC并不是无限供应的。本财年结束在即,新财年里Lee能够继续UC的可能性会降低一些,且民意沸沸扬扬,可能会让参议院议长Mitch McConnell重新考量法案的性质,是否适合UC。撑到十月之后,我们的压力或可有所减轻,至少能争取到一些时间。 可是,一旦UC成功,我们翻盘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阻止UC,就是我们最后的防线。 此刻已经不能抱有任何幻想,一定要尽全力阻止下周的Uanimous Consent。用我们一位志愿者的话说——使出吃奶的力气!因为对方也一样在用尽全力。 以下是我们建议的行动纲领。 下次UC之前的行动纲领(暂定) 要怎么做才能再次挫败下周二的UC?简而言之,关注两个页面: 打电话重点议员:(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接进入) ACTION on HR1044/S386—-挫败HR1044/S386总攻略【10月23日更新:明天Mike Lee可能发起投票,大家给尽量多的参议员打电话!】 输送民意具体方法: 如何有效反对S.386行动指南【9/23最新版】 下次UC之前,我们必须海量输送民意给本州议员,及下列参议员: Tier 1: David Perdue(只要他还没有正式表态,就要继续争取), Chuck Grassley,…
美国华人为什么反对S386法案?该如何操作?
陌上美国 客观、快捷的美国时评和生活资讯。 绿卡,对于我们不少90年代来美国的华人来说,差不多是个遥远的记忆。所以,估计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HR1044/S386法案也没有引起您的注意。作为过来人,让我们先看看究竟什么是HR1044/S386法案,对来自中国的职业移民的未来有什么影响,我们是否应该关注,是否应该行动起来做些什么? 什么是HR1044/S386 法案? 简单点说,目前绿卡申请每年都有名额;名额按照国家分配,每个国家有上限,不能超过7%。HR1044是众议院一个议案,目的就是取消7%按照国家配额的限制,S386是参议员的对应法案。 2020年-2022年之间,对除中印之外的其他国家预留少量名额保护; 2022年开始,彻底没有限制,所有国家的人混在一起申请绿卡。 取消国家限制看上去不错,但现实是:绿卡申请并非一个clean start,而是有大量遗留问题。 现在最明显的问题是:印度人排期在2009年,而中国人在2016年。 如果HR1044/S386法案通过,未来15年职业移民的移民路线图是什么? 如果取消排期,会按照“先入先出”原则,从2009年的申请人开始处理,这意味着先要处理完2009-2016年之间挤压的印度申请人,才能轮到中国人。下图给你一个直观的感受: HR1044/S386通过之后,前几年可能会有少数中国人上岸(比如今年提交上485)。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恶果会显示出来。从2023年开始,长达六年,中国人EB2/3基本会被剃光头、一个绿卡名额都没有,全世界都得让路给印度人优先。 我们能否放下自己,广开胸襟,放眼未来? 也许大家要问,为什么不着眼未来?因为从2029年开始,中国人分配的名额也会增多?但是,2029年是10年后,10年后的美国政治形势谁都说不准。如果到时候美国民族主义盛行,移民数量可能被大幅度削减,那么中国移民憧憬的排期大解放就是水中花镜中月了。所以,以十年内中国移民寸草不生的代价,换取十年后的繁荣昌盛,这不是我们需要的解决方案。 过去几年,中国移民排期出现下降的趋势,拿EB2/3来说,在2017年6月和2018年6月要等4年左右,而2019年6月则只有3年左右。而在更早的时候,比如说2010年6月,则要等5年。这里我们拿6月份的数据比较因为7/8/9是每年财政最后一个季度,排期非常不规则。所以说,按照现行法律,中国移民是等3年,但新法则让我们等8年以上! 我们已有绿卡或者公民还要关心HR1044/S386法案吗? 您可能会问:我已经有绿卡了或者是公民了,为什么还有关心这个法案?因为这个法案还真不是他人的瓦上霜。首先,法案通过了,唯一的受益者就是印度移民,到时候会有大量的印度人来美国,那么以后我们的同事就有更多印度人了,尤其是科技公司。印度人比较抱团,这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公司管理层被单一国家移民控制,那么中国移民的升职、跳槽都会受影响。想必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吧。 其次,我们老中移民到美国,属于辛勤劳作,默默无闻的一族。政治上的不活跃让我们屡次无缘主流利益的分配。所以我们现在特别需要更多的华人从政,像这次的Andrew Yang就让主流社会耳目一新,重新树立了华人的形象。华人从政离不开华人选民,只有人口基数增加了,才能选出更多华人议员,有更多话语权。像HR1044/S386这类大幅度牺牲掉华人职业移民的法案,只会使未来华人的政治声音越来越弱,而老印的越来越强。 翻翻老黄历,也许您还记得08年4月那个visa bulletin吧,当年在老印的影响下,排期从vertical spill变成horizontal spill,造成中国EB2排期本来领先印度3年,结果一下子被绑定了。老中当时都是非常的愤怒。现在这个HR1044/S386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直接把7%国家限额去掉,这是让全世界各国EB都给老印让路。眼看我们的后辈陷入如此绝境,我们这些先上岸的人岂能置之不理? HR1044/S386法案目前有什么进展? 2019年7月10日下午,众议院高票通过了HR1044。 所以成败与否全看参议院的S386了。 9月份参议院休假回来,S386法案有可能在9月份得到投票机会。 9月19日犹他州参议员Mike Lee试图通过Unanimous Consent(一致同意)制度让S386强行闯关,佐治亚州参议员David Perdue提出反对。 Mike Lee在19日的声明中表示,他和支持方Immigration Voice不会放弃,他们 下周将再次动用UC,争取9月27日(周五)前通过S386法案 。 我们过来人也要行动起来! 各位大部分都是绿卡和公民了,对议员的请愿/游说比H1b的年轻人更有影响力。请您抽出15分钟时间,给自己的参议员发个email。如果您有半小时时间,那就请您熟悉一下下面的talking points, 给参议员打个电话。如果您有半天时间能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参议员的办公室走访一趟,那效果就更好了。 在打电话或走访办公室时,您可以参考下面的talking points: Emphasize the necessity of diversity of EB immigrants. This country is…
什么样的学生受名校青睐?哈佛2023届新生背景调查
哈佛大学可以说是全世界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最想自己的孩子加入,但又最难被录取的名校之一。 每年有大约4万人申请哈佛,但只有2000人能被录取,1600人最终入学。关于哪些类型的学生最容易被哈佛录取,一直都有各种推理和传说。 每年开学季,《哈佛深红报》都会对新入学的哈佛新生们,发起一项自愿的匿名背景调查。 这项调查,由学生构成、学业情况、生活习惯这三个方面组成,对哈佛新生做了一个全景式的呈现。 近日,《哈佛深红报》如期进行了该项调查,在今年入学的1666名新生中,共有 919 名同学给出反馈,占哈佛新生人数55%。通过这些调查数据和资料,可以管中窥豹,一瞥哈佛学霸们的高中学习和课外生活情况,了解哈佛今年的招生状况,以及它更青睐什么样的学生。 总体来看,2023届哈佛新生数据报告,为我们呈现了下列特点: 1. 这届哈佛新生中,亚裔学生比例明显增加,白人比例有所下降; 2. 依然有很大比例的学生来自高知、富裕的家庭,每6名新生,就有一名学生的父亲或母亲毕业于哈佛; 3. 虽然哈佛学霸们在高中阶段学习比较轻松,但是他们将花更多时间,用于大学阶段的学习,且绝大部分靠自我驱动。 从2023届哈佛新生报告中,我们筛选了一些有意思的数据和大家分享。 作为一所世界名校,每年哈佛大学招生的公平性与多元化,都会受到众多关注。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届哈佛新生的亚裔比例,以及他们来自怎样的家庭,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入哈佛。 1. 亚裔录取比例上升 去年哈佛大学因“歧视亚裔申请人”一案,闹得沸沸扬扬,如今哈佛仍在等待联邦法院对此案的裁决。 2023届新生中,白人学生占比47%,11%为拉丁裔,10%为非洲裔,亚裔学生占比超过22%,依然是第二大生源组成。 **** 和去年相比,今年有更多的亚裔学生被 哈佛 录取,高于哈佛大学招生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去年亚裔学生占比只有18%。 这一比例变化和哈佛诉讼案是否有关,我们不得而知。 2. “父母也是哈佛生”的比例 在受访者中,每6名学生,就有一名学生的父亲或母亲曾就读哈佛,与去年的比例大致相同;当然,也有接近70%的受访者,是家族中的第一代哈佛学生。 父母至少有一位就读哈佛大学的家庭中,接近有一半的学生表示,他们的父母年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上,而这个收入意味着已经高于美国95%的家庭;家庭年收入超过50万美金的,占比超过27%。 和往年相比, 今年新增了一个“保密”的选项,因此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都选择了对家庭收入保密 。 **** 但是从现有比例来看,哈佛学生更多来自中产家庭背景,也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其中,30%的学生家庭收入背景在125K到500K之间。家庭收入40K以下的仅占13%。家庭收入500K以上的学生逐年增加,今年最高达到18%。 3. 超过一半学生“早申”进入哈佛 哈佛大学的录取率,已经连续五年在降低,今年的录取率低至4.5%;43430名申请人中,只有2023名学生被哈佛选中。 其中,通过前期申请进入哈佛大学的,占比54.8%;通过常规途径进入哈佛的占比28%;由此可见,常规申请的竞争依然要更激烈。 和去年一样,今年受访者中有8%的学生表示,他们在来哈佛之前已经度过了一年间隔年。 被哈佛选中的学生中,并非所有学生都将哈佛视为自己的“梦校”。接受调查的新生中,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表示,哈佛不是他们心中的首选。 来源:The Harvard Crimson(哈佛深红报) 【编者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传奇华人罗杰刘:从中学肄业生到名震美国政坛的“扫地僧”
陌上美国 客观、快捷的美国时评和生活资讯。 2020美国总统大选初选,有两大意外。这第一个,也许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了,当然是毫无政治背景的华人企业家杨安泽。目前杨安泽在民调和捐款上排名第六,稳稳占据9月12号民主党初选辩论大战的十人大名单,把很多名气比他大得多的老牌政客甩在了身后。 这第二大意料之外,是马萨诸塞女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近来在民调上的急升。沃伦本来一直是美国民主党左派的一面旗帜,但是她在自己声望最如日中天的2016年,选择了避免与希拉里撞车。三年之后的今天,民主党的总统战车上拥挤不堪,有20位才俊各领风骚,沃伦这位昔日左派的明星似乎难以显山露水。更何况她曾经宣称自己有印第安人血统而又无过硬的证据,这让她背上了包袱。 在政见上,沃伦面临伯尼·桑德斯这位在2016创下佳绩的老将从左面来的挤压;从人气上,已经70高龄的沃伦和37岁的布特哲之(Buttigieg),38岁的陶西(Tulsi),44岁的杨安泽站在一起,显得有点老态龙钟;在民调上,奥巴马的搭档,前副总统拜登得到全党稳健派的沉默而一致的支持,始终是民主党阵营的领头羊。 但是最近几个月以来,沃伦的竞选似乎注入了一股不显山不露水的活力,她最近在西雅图的竞选集会吸引了一万五千人的参与,最近的几分民调显示沃伦的支持率已经从第五升到了第二,接近了领头羊拜登。有的媒体已经把她看成了赢得提名的大热门,似乎唯一的问题就是她是否有能力击败川普了。 发生了什么? 有美国政治圈内人默默指出,沃伦团队近来这一系列不俗的表现,和今年年初一个原本并不占据新闻头条的消息密切相关,题目是这样的: 伊丽莎白·沃伦任命罗杰刘为竞选总经理 Elizabeth Warren taps Roger Lau as campaign manager 采写这篇报道的正好是一位亚裔女记者MJ LEE, 她当然明白这个事件的在亚裔政治圈的意义,所以她写道: 这次的任命具有历史意义: 刘是第一位出任美国主要总统候选人竞选经理的亚裔美国人 (The appointment is also a historic one: Lau appears to be the first Asian-American campaign manager for a major American presidential candidate)。 作为一个对海外华人在美国政治圈动向特别关注的公众号,我们当然对罗杰刘这样有成就的华人格外感兴趣。可是搜遍了互联网,我们发现罗杰刘在主流媒体上简直是特别的低调,一篇专访都找不到,甚至连一张正面的大头照都难觅踪迹。 沃伦在接受记者采访,罗杰刘深情专注紧随其后。 罗杰刘和老板在幕僚会议上。 沃伦参议员在宣布任命罗杰刘的新闻中,是这样说的: “自从我竞选公职的第一天起,罗杰就和我在一起作战,这是发自内心的奋斗,正是这样的征程把我们联系在一起。罗杰的信念是建立发自民间草根的运动,我们将依此而行”。 可是直接和这条新闻主角相关的只有一句话: 刘先生不发表评论 (Lau could not be…
在旷野之中,有一个世界上最美的咖啡馆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真正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从华裔总统候选人杨安泽身上,我看到来自中国文化的影响,又综合了西方文化的思辨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杨安泽受到如此欢迎,因为他身上有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又有慷慨开放的美式思维。 炎热夏日的休斯顿,美国亚裔民主党俱乐部主席罗玲女士在她宽敞舒适的家里,举办了为杨安泽私人筹款的晚宴,具有十五年竞选经验的罗玲在短暂的两周时间里为杨安泽筹集到了5万多美元,到晚宴报名截至时间后,还不断收到捐款,要求参加晚宴。 这次私人筹款会大约来了150多人,因为安排周到,组织细心,不仅有川菜自助,还有西餐供应,可以说照顾了参加者的需求,来参加筹款会的募捐者,大部分来自休斯顿地区,也有从奥斯汀,达拉斯赶来的,最远的到访者来自加州的AADC加州副主席邢其瑞夫妇。 很多人会认为杨安泽是华裔,那么支持他的人应该大部分是华裔,其实不然,筹款会上看到的面孔至少有一半是白人(包括西裔),另外一半是亚洲人,少数黑人,唯独没有见到印度人。从这里可以猜想印度人对华裔热门候选人,并无太大热情。 当杨安泽到来的时刻,引起全场欢呼,他自然亲切地同大家问候,满足一些要求同他自拍的支持者的要求,接着他在台阶上开始一段关于他的政治理念演讲,然后回答支持者的问题。 关于杨安泽的政治理念,主要是提出公民自由红利UBI ,每个美国成年公民每月可领1000美元,以对应机器人时代的到来。那么有人疑问,这1000美元从哪里来?他认为科技产业所带来的价值可以支付这笔开销,UBI理念并不是他的创新,早在六七十年代,美国大量经济学家认可UBI,阿拉斯加州早在11年前已经通过有关UBI的法案,居住在本州的公民都可以领到每年1000到2000美元的红利,由阿拉斯加的石油收入支付这笔开销。 由于场面热烈,笔者大概记住了被提问到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果你当选总统后,你做的第一件事会是什么?杨安泽回答,他会让政府的每一个职能部门用上专业的人才去管理。 第二个问题,他如何看待所有人都应该有工作?这个问题大概是针对另外一位候选人桑德斯提出的人人应该有工作得到政府保障,桑德斯是反对杨安泽的UBI政策。杨安泽回答,在机器人时代来临,他主张人性第一,人应该去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去做创造价值的工作,他会在即将到来的辩论中,谈到这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他如何赢得年轻人的选票?他说这是信息时代,他非常重视社交媒体的运用,和年轻人的互动,他本人也是候选人中比较年轻的,他对年轻人的选票有信心。 杨安泽的回答,得到支持者的掌声,他还在客厅,即兴弹了一首钢琴曲,可以看出他兴致很高,活泼开明的个性,得到大家的支持。 在大家排队轮流同他合影时候,他也非常有耐性,不厌其烦,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他坚持到和每一位要求合影者拍完照片才离去。 杨安泽这位初入政坛的政治新星,刮起一阵杨旋风,震动了美国政坛,回顾历史和他的生活经历,这是时代造就,也是到了他该出场的时候了。 杨安泽出生在美国纽约州,来自台湾的移民家庭,父亲是美国物理博士,母亲是有统计硕士学位的艺术家,在这样知识环境熏陶下,他本人也是求知如渴的人才,在布朗大学就读经济学,毕业后进入哥伦比亚法学院获得法律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律师所工作短暂时间,开始自己创业开设网站,经历过创业的失败与成功,他是一位有理想的实干家。 2015年,杨安泽连同戴蒙德·约翰、布莱恩·切斯基、斯蒂芬·凯斯、托里·博奇及其他一些人被奥巴马授予“全球创业精神总统大使”称号。 他提出来的所有理念都是实际而又帮助美国人解决困境的可操作实际策略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没有一项理念是虚无缥缈的口号。 杨安泽也是美国半个世纪以来参选的首位华人。在美国历史上华人作为少数民族,经历过排华历史,如今华人已经凭实力站稳美国,但是政治地位没有得到多少提高,原因在于多数在美华人对政治的兴趣不大,对博爱、平等、权利的要求并不高于对经济地位的追求,历年来华人的选举投票率都是最低的。美国是移民国家,靠移民创造价值,华人要珍惜自己移民的权利,像杨安泽一样大胆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与其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杨安泽不畏艰险为华人进入总统大选开辟了一条荆棘的道路,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休斯顿筹款晚会上,我们看到了年轻与活力,充满生命力,愿这股生命力带来奇迹! Xiao Bai写于2019年9月10日 【编者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休斯顿,我们有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真正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从华裔总统候选人杨安泽身上,我看到来自中国文化的影响,又综合了西方文化的思辨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杨安泽受到如此欢迎,因为他身上有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又有慷慨开放的美式思维。 炎热夏日的休斯顿,美国亚裔民主党俱乐部主席罗玲女士在她宽敞舒适的家里,举办了为杨安泽私人筹款的晚宴,具有十五年竞选经验的罗玲在短暂的两周时间里为杨安泽筹集到了5万多美元,到晚宴报名截至时间后,还不断收到捐款,要求参加晚宴。 这次私人筹款会大约来了150多人,因为安排周到,组织细心,不仅有川菜自助,还有西餐供应,可以说照顾了参加者的需求,来参加筹款会的募捐者,大部分来自休斯顿地区,也有从奥斯汀,达拉斯赶来的,最远的到访者来自加州的AADC加州副主席邢其瑞夫妇。 很多人会认为杨安泽是华裔,那么支持他的人应该大部分是华裔,其实不然,筹款会上看到的面孔至少有一半是白人(包括西裔),另外一半是亚洲人,少数黑人,唯独没有见到印度人。从这里可以猜想印度人对华裔热门候选人,并无太大热情。 当杨安泽到来的时刻,引起全场欢呼,他自然亲切地同大家问候,满足一些要求同他自拍的支持者的要求,接着他在台阶上开始一段关于他的政治理念演讲,然后回答支持者的问题。 关于杨安泽的政治理念,主要是提出公民自由红利UBI ,每个美国成年公民每月可领1000美元,以对应机器人时代的到来。那么有人疑问,这1000美元从哪里来?他认为科技产业所带来的价值可以支付这笔开销,UBI理念并不是他的创新,早在六七十年代,美国大量经济学家认可UBI,阿拉斯加州早在11年前已经通过有关UBI的法案,居住在本州的公民都可以领到每年1000到2000美元的红利,由阿拉斯加的石油收入支付这笔开销。 由于场面热烈,笔者大概记住了被提问到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果你当选总统后,你做的第一件事会是什么?杨安泽回答,他会让政府的每一个职能部门用上专业的人才去管理。 第二个问题,他如何看待所有人都应该有工作?这个问题大概是针对另外一位候选人桑德斯提出的人人应该有工作得到政府保障,桑德斯是反对杨安泽的UBI政策。杨安泽回答,在机器人时代来临,他主张人性第一,人应该去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去做创造价值的工作,他会在即将到来的辩论中,谈到这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他如何赢得年轻人的选票?他说这是信息时代,他非常重视社交媒体的运用,和年轻人的互动,他本人也是候选人中比较年轻的,他对年轻人的选票有信心。 杨安泽的回答,得到支持者的掌声,他还在客厅,即兴弹了一首钢琴曲,可以看出他兴致很高,活泼开明的个性,得到大家的支持。 在大家排队轮流同他合影时候,他也非常有耐性,不厌其烦,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他坚持到和每一位要求合影者拍完照片才离去。 杨安泽这位初入政坛的政治新星,刮起一阵杨旋风,震动了美国政坛,回顾历史和他的生活经历,这是时代造就,也是到了他该出场的时候了。 杨安泽出生在美国纽约州,来自台湾的移民家庭,父亲是美国物理博士,母亲是有统计硕士学位的艺术家,在这样知识环境熏陶下,他本人也是求知如渴的人才,在布朗大学就读经济学,毕业后进入哥伦比亚法学院获得法律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律师所工作短暂时间,开始自己创业开设网站,经历过创业的失败与成功,他是一位有理想的实干家。 2015年,杨安泽连同戴蒙德·约翰、布莱恩·切斯基、斯蒂芬·凯斯、托里·博奇及其他一些人被奥巴马授予“全球创业精神总统大使”称号。 他提出来的所有理念都是实际而又帮助美国人解决困境的可操作实际策略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没有一项理念是虚无缥缈的口号。 杨安泽也是美国半个世纪以来参选的首位华人。在美国历史上华人作为少数民族,经历过排华历史,如今华人已经凭实力站稳美国,但是政治地位没有得到多少提高,原因在于多数在美华人对政治的兴趣不大,对博爱、平等、权利的要求并不高于对经济地位的追求,历年来华人的选举投票率都是最低的。美国是移民国家,靠移民创造价值,华人要珍惜自己移民的权利,像杨安泽一样大胆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与其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杨安泽不畏艰险为华人进入总统大选开辟了一条荆棘的道路,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休斯顿筹款晚会上,我们看到了年轻与活力,充满生命力,愿这股生命力带来奇迹! Xiao Bai写于2019年9月10日 【编者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杨安泽的竞选之路:从“痴人说梦”到获得主流认可
前企业家、科技高管杨安泽出人意料地成为民主党第三次辩论的候选人。杨安泽的支持者说,他们发现他几乎不涉及政治的做法令人耳目一新。BY CHRISTOPHER LE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新罕布什尔州普莱斯托——见到杨安泽(Andrew Yang)的支持者时,他们经常会坦白:第一次听说杨安泽的时候,他们觉得他每月给每个美国成年人1000美元的计划有点儿疯狂。但接着,他们必定会告诉你,听了他对这个计划的解释后,一切都显得说得通了。 “他以前就是一个米姆——他的竞选是个笑话,”新罕布什尔州阿特金森的大学生、20岁的本·隆尚(Ben Longchamp)说,5月,在朴茨茅斯的一家餐馆里,他第一次看到杨安泽讲话。“如今我已经看了14个候选人,我喜欢他是因为,他有这么一个政策提案,并且有数据做支撑。” 44岁的香农·珍尼斯(Shannon Jeanes)是新罕布什尔州贝德福德的一名建筑工人,他说他被杨安泽吸引,是因为他似乎更关心像1000美元这样有关“全民基本收入”而非个人野心的概念。“他参选不是因为他想当总统,”珍尼斯说。“他参选是因为他觉得自己需要这样做。” 杨安泽在艾奥瓦州博览会上接受记者采访 BY ERIN SCHAFF FOR NYT 2020年总统竞选最意想不到的一个发展,就是人们对杨安泽的极度忠诚和热情追随,这位前企业家和技术高管正在角逐民主党提名。凭借数字、历史课和偶尔的自嘲笑话,他一直在宣传一条严峻的讯息,即自动化将导致大规模失业,而企业利润在扭曲经济。许多美国人已经开始重视杨安泽,使之意外获得资格,能参加周四于休斯敦举行的缩减了人数的第三次民主党辩论。 在包括参议员、市长、州长和前副总统的团体中,现年44岁的杨安泽仍是最不为人所知的参选人之一。他远非唯一有政治韬略的人。并且他获得提名的希望一如既往地渺茫,他的民调仍处于个位数低位的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 但在他上月走遍新罕布什尔的竞选活动中参加过集会的选民里,很少有人觉得,他是个提出一份不切实际计划的未来派外围参选人。许多人反而表示,他们开始认为他是个有头脑、讲求实际、有亲和力的政坛局外人,针对其他竞选者大大忽视的一个现有问题,拿出了经过深思熟虑的解决方案。 从更广的层面讲,杨安泽的支持者表示,他们发现他的这种几乎无关政治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杨安泽没有参与移民和控枪之类老生常谈的边缘政策讨论,或是攻击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他利用自己的施政纲领,温和地向美国讲述“第四次产业革命”——他担心,这场革命将导致卡车司机、客服热线中心员工和零售店员失业——并提出以发放全民基本收入的方式,缓和这样一场革命必然会带来的阵痛。 杨安泽所吸引的支持者联合体在意识形态上不拘一格,包括进步派、自由意志主义者、心怀不满的选民及部分特朗普支持者,他们换下写着MAGA的红帽子,戴起写着MATH——“让美国更认真思考”的蓝帽子。进入他阵营的人表示,他在YouTube、博客上的发言和全国电视辩论开始让他们看到发钱给人背后的逻辑。 他在休斯敦的表现,对于维持竞选刚刚聚起的势头可能至关重要。在7月辩论结束之后的几天里,杨安泽的竞选团队迅速入账约100万美元——比团队整个第二季度筹得的数额多三分之一。约九成捐款者为首次捐款。 杨安泽在达勒姆的新罕布什尔大学问候学生 BY ELIZABETH FRANTZ FOR NYT 杨安泽和他的顾问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允许自己半真半假地公开谈论,他们实现了长期实现不了的一点:主流认可。 “这一年多以来,我每个月都来新罕布什尔,”在纳舒厄办公室命名仪式上,杨安泽站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上,对满满一屋子的支持者说。“刚开始来的时候,说实话没人知道我是谁。从那时到现在的变化——着实惊人。” 诚然,就在5月,杨安泽还曾阔步迈入新罕布什尔州黎巴嫩一个公园,却发现只有几十个选民等着见他。那时候,来见他的更多是出于好奇,而非认同。 IMAGE BY ELIZABETH FRANTZ FOR NYT 三个月后,形势变了。杨安泽会向观众提问——哪个州通过了全民基本收入?——支持者会立即齐声喊出答案:“阿拉斯加!” 在他的新罕布什尔集会上,粉丝大多是白人,男性略多且非常年轻。其中很多人在上大学或者刚毕业;相当多一部分人自称同时喜欢杨安泽和特朗普。 还有一些人倾向于是自由意志主义者,他们称赞杨安泽给人们发生活费然后不插手别的事。一些人承认曾是佛蒙特州参议员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的支持者,表示他们在杨安泽身上看到的,是一个更新、更鲜的进步事业捍卫者,他所推动的理念可能会被证实领先于时代。 杨安泽在大城市的集会可吸引数千人,并倾向于吸引多元化的人群,其中亚裔美国人比例异常高。 在竞选造势中,杨安泽和很多对手一样,喜欢把自己的竞选描绘成主要由草根群体的热情和少量捐款推动。《纽约时报》一项分析证实了这一点,发现他今年第二季度收到的约70%的捐款来自捐款金额为200美元或以下的人群。 另一项对截至6月30日的约13.3万名捐赠者的分析显示,杨安泽的竞选活动平均捐款约为27美元。因为他的捐赠者中大约有20%的人捐了多次,所以每人平均捐款金额约为40美元。 捐赠数据也证实了杨安泽竞选活动中明显的群落分布趋势:据OpenSecrets.com和《纽约时报》估计,他的捐赠者中只有不到30%是女性。 杨安泽在新罕布什尔州的见面会也明显缺少年长选民。一些参加见面会的人说,他们想听听杨安泽的意见,尽管他们声称更喜欢在华盛顿工作的那些经验更丰富的人。 67岁的安·恩格尔凯米尔(Ann Engelkemeir)来自新罕布什尔州的埃普索姆,她说自己倾向于投票给马萨诸塞州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或明尼苏达州参议员艾米·克洛布查尔(Amy Klobuchar)。但她和其他人说,他们觉得杨安泽很有风度,并承认他的魅力核心来自于他并非职业政治家。…
911遇难空姐,美国英雄邓月薇
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本土最为严重的恐怖袭击活动:恐怖分子劫持了两架客机,分别撞向纽约世贸中心一号楼和二号楼,在剧烈的坍塌和爆炸声中,有2996失去了生命,其中包括飞机上唯一的华裔女性——空姐邓月薇。 在911纪念馆长长的罹难者名单里,邓月薇排在了第一位,因为她是当年紧急报告劫机事件的第一人,被誉为美国英雄 。911袭击十周年后,美国公布了当年她冒险躲进卫生间,勇敢地向地面控制塔报告事态的珍贵录音: 邓: “我是11号航班上的第3号乘务员,我的名字是Betty Ann Ong(邓月薇)” 邓: “有人在商务舱被刺伤了,在商务舱都不能呼吸,有人携有瓦斯毒气或什么东西。” 邓: “1号乘务员被刺伤,乘务长被刺伤,不知道是谁刺伤的,我们现在甚至不能去商务舱,因为在那里简直没办法呼吸。我想我们被劫机了。” …… 专家: “这是11号航班吗,你们给其他人打电话了吗?” 邓: “没有,有人正在呼叫医疗救助,我们这里没有医生。” …… 当时,机舱内一片惊慌失措,邓月薇在向全世界留下最后一句话后信号突然中断,11号航班从4500米高空急剧坠到800尺,迎头撞入世贸南塔,随即腾起巨大的火海。 在被恐怖分子劫机飞往纽约的25分钟时间里,邓月薇果断地与地面控制中心进行了约20分钟的冷静汇报,使得美国政府立即关闭全国机场,避免了更为重大的损失。美国情报官员称:正是由于她的通话记录提供了确凿证据,才让美国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这是由中东恐怖组织(本拉登)策划的恐怖袭击,并使当时的总统布什在事情发生仅几十分钟内,得以及时发表向恐怖分子宣战的全国电视讲话。 邓月薇祖籍广东省开平市赤坎镇,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排行第四,上面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系第三代移民,父母在旧金山华埠开有一家杂货店,邓月薇遇难时45岁。她临危不惧时展现出的专业精神令世人惊讶,被美国誉为英雄。 邓月薇的全家福 在众多的911遇难者中,仅有60%通过DNA对比找到遗骸,善后人员在距离世贸大厦两个街区的地方找到了邓月薇的一块腿骨,火化后骨灰存放在旧金山以南的科尔玛墓园。旧金山市长将9月21日命名为“旧金山邓月薇日”,总统布什及众多众议员、参议员,均盛赞其英勇行为。旧金山华裔市长李孟贤还向邓母余金爱颁发奖状,并将5月8日,命名为 “余金爱日”。 【编者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人道至上有多远?—— 八问总统竞选人杨安泽
政治素人杨安泽正式挤入民主党第三轮辩论,将在休斯顿参加9月12日第三轮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辩论。 作为一名剧作家,我对政治没有兴趣。但支持有梦想的人!尤其是寄希望杨安泽能够成为美国政体的改良力量,即使他总统竞选失败! 大家都看得见,机器人时代正在来临。 目前,人类与机器人共存地球! 那么未来呢?机器人留给人类的生存空间还有多少? 一些关键行业肯定被机器人取代!人机大战的硝烟即将弥漫之际,2017年11月6日,辞去企业家实职,申请参与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的华裔杨安泽,提出“人道至上”的竞选口号。他的竞选承诺是:向每个年满18周岁的美国公民提供每月1000美元的自由津贴。简而言之,就是推行针对所有美国成年公民的无条件基本收入,以应对自动化快速发展对劳动力市场的威肋! 一年来,杨安泽在各种辩论和演讲会上,并未深谈此话题。或许目前他和他的脑洞团队并未想好如何实施,只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竞选总要有宗旨。部分选民认为,杨安泽打出该口号实为竞选,实为博取生活在中下底层选民的投票,先扬名上位再说…… 我有很多好奇。故以文字的形式,离线向总统竞选人杨安泽提问,期待得到解答。 问题一:杨安泽先生,您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第二位竞选美国总统的华人。您有一位前辈,是祖籍广东珠海、出生于夏威夷的共和党议员邝友良先生。他32岁就成为檀香山共和党议员,1964年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中,曾被提名为美国总统初选候选人。他的生命中,有22年时间,服务过9届国会,担任过18年参议员。在担任议员期间,他多次呼吁美国公众关注亚裔美国人在战后美国社会各方面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他非常热爱自己的选民,他曾对媒体表示,“我觉得有时他们(指亚裔)认为我是他们的参议员!”您如何理解邝先生的情怀?如果您被提名,您将成为民主党第一位亚裔美国总统候选人。您如何看待移民对美国的贡献,将来会鼓励什么样的政策? 问题二:您是在选美国总统,不只是亚裔美国人的总统。好总统要搞好经济,不能让广大中产阶层人民的负担加重。请问,$1000 究竟从哪里来?每个月1000美元,会不会鼓励懒人,浪费这些钱而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据我所知,还没有一个研究证明这个方法是有效的(中国在扶贫方面有多年的大量的失败的案例可借鉴)。另外这些钱从哪儿来才能有稳定来源又不给其他努力工作的人造成负担?最后,是否有更有效的方法,比如把这些钱集中起来,发展绿色能源,寻求人类长远的出路,延缓环境恶化,同时创造就业?希望您能深谈。 问题三:如果您当选,如何有效管理枪支?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 问题四:杨先生,美国八所常青藤大学,您读过布朗和哥伦比亚两所大学;获得经济学专业和法学博士学位;您今年44岁,身强力壮,上有老下有小,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是个顶天立地扛责任的年龄;您在18年里三次创业,一次倒闭,两次成功,积累了企业发展的经验;您建立的“为美国创业”的非营利性奖学金计划,从小城镇里挑选最聪明的孩子,送他们到顶尖大学培训,然后让他们到发展中城市有潜力的创业公司里工作或担任学徒,然后在全美范围内重新分配这些人才,激励他们创业以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有点像中国的名校大学生毕业后,先分配到机关,然后到地方政府挂职锻练,再回炉发挥更大作用。)我能理解您的用意就是以人为本吗?凭这个创意,您曾获白宫变革领袖奖和全球创业精神总统大使!这一切都会为您的竞选加分。我想提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如果您当选,能否帮助大学生免学费?很多孩子毕业后有巨大的还贷负担,如果沒有好的稳定的工作,会背一辈子债。这也是中产阶级父母的焦虑。 问题五:杨先生,目前全球大环境很不妙,似乎正走向分裂。如果您当选, 对内,如何缩小美国政治观点的两极分化,增多两党共同的出发点?对外,如何平衡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利益, 既保持美国的竞争力,又不会遏制别的国家的发展,争取双赢?在种族问题最显著的美国,您认为应该如何防止进一步的歧视和分裂;对美国目前的中国冲突有何看法?如何看待长期以来亚裔、尤其是男性升学升职各方面受到的歧视? 问题六:杨先生,是时候“劝阻”过度劳累的人了。技术改进的目的是减少人力劳动,轻松我们的生活,而不是使工作更具竞争力。您是否认为我们当下的教育正好与此相反? 问题七:杨安泽先生,美国梦对您意味着什么?您为什么决定竞选总统?您对那些仰视您的年轻亚裔美国人有什么建议? 问题八:“人道至上”口号目前仍属务虚,它的到来究竟有多远?我更关注2020年之后您干什么?2024年民主党若是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您会做什么?当国会议员?任职某个部长席位?54岁或58岁再次竞选总统?您所代表的亚裔政治新秀将给美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预祝杨安泽先生梦想成真! 关于作者 张西: 首位登陆美国纽约外百老汇舞台的华裔女剧作家、导演美国华人话剧协会主席哈佛教育学院XMedia实验室艺术导师全美中文学校协会戏剧培训中心主任 2015年至今,在全美创建22个华人话剧社,1500余话剧爱好者加盟,其原创的6部话剧作品,在海内外53座城市,为6万余观众公益演出90场次,好评如潮,风靡全美!“枫香话剧”现象也被媒体称为“美国华人历史上的一个重大文化事件”。 另外,张西用十余年时间,走访百余位二战老兵,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抗战女性档案》获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并被世界名校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收藏。 话剧作品: 《海外剩女》《爬藤》《飞虎恋》《丁龙的梦》《秦伯伯的玫瑰》《 金色少年营》 【编者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新鲜出炉:2020 USNews美国最佳大学排名(Top 100)
2019年9月9日,2020 U.S.News美国最佳大学排名新鲜出炉。 在今年的全美大学排名中,普林斯顿和哈佛依旧名列榜首,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MIT、耶鲁、哥伦比亚并列第三名。除此之外,全美大学TOP10排名情况如下: 芝加哥大学从去年的全美第三降至今年的第六名,与斯坦福和宾大并列; 西北大学排名第九; 杜克、约翰斯·霍普金斯并列第十。 排名依据 具体National Universities Ranking美国综合大学排名的参考因素和解释如下: 1. Graduation and retention rates 毕业率和新生返校率:22.5% 2. Undergraduate academic reputation 本科学术声誉:22.5 % 3. Faculty resources 师资力量 :20% 4 .Student selectivity 新生水平:12.5 % 5 .Financial resources 经济实力:10 % 6 .Graduation rate performance 毕业率表现:7.5% 7. Alumni giving rate 校友捐赠:5% 2020 USnews美国大学综合排名 *公立大学有州内学费和州外学费,学费单位均为美元 *Tie表示并列 【编者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我眼中的美国总统候选人拜登
美国新移民资讯 关注新移民时政、经济、教育、文化,服务新移民社区、生活、公民参与,助你圆梦美国新家园。 拜登在爱荷华小镇(2019年6月11日) 早上太阳开始刚刚变得灼人的时候,燕主席(美国无国界教育组织理事会主席燕晓哲先生)打电话通知我,告诉我拜登在爱荷华偏远的Ottumwa小镇有一场演讲。于是我们大概早上10点出发,去往两个小时以外的Ottumwa。 这座小镇坐落在一条河边,铁路从小镇的心脏穿梭而过,陈旧的美式建筑透露着这个小镇曾经的辉煌。然而多年以后,随着技术的革新和政策的改变,这里曾经的一段佳话已然成为历史,小镇也显得破旧不堪。 我们的车驶过狭窄的街区,街边长椅上坐满昏昏欲睡的老人。这里留不住向往繁华的年轻人,往日的生意盎然早已变成了一种当地人的奢望。 然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破旧小镇,今天迎来了美国前副总统拜登的来访。我们离目的地还有几个街区的时候,已经感觉到了车水马龙的即视感。小镇最大的会场不大,却是塞满了社会各界人士。我们一头扎进人群堆,挤了好大半天找到一个离演讲台最近的位置,全场都静静地等待着拜登的到来。 几分钟过后,会场边缘的人们开始举起手机,我们也才意识到这位大牌总统竞选人此刻已经来到了会场。此时,安保开始用身体拦住激动的人群,顿时从人堆的最深处传来了掌声,而后扩散到全场。 拜登与作者玩自拍 这是我人生当中第一次见到拜登先生。眼前的他早已满头白发,但是却异常精神与干练,毫不缺乏一个职业政治家的魅力。他以低沉而又稳重的嗓音开始他的演讲,没有Cory Booker语气的灼灼逼人,清晰发音的一字一句和稳健的语速却让其演讲充满了力量与胆识。 拜登与燕晓哲交谈 几分钟之后,现场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一名共和党支持者,身着印着美国国旗的套装,在人群中起立,吼道:“那你们民主党杀害的那么多未出世的婴儿怎么办?反对堕胎!”顿时全场哗然,人群中有的人开始唏嘘,有的人开始怒吼着要求那个“勇士”滚出去,顿时媒体把镜头全部指向了他。 在这位“搅局者”表达完自己的观点以后,拜登先生,一名76岁的老人却心平气和地讲道:“谢谢您站出来,您可不可以站到我舞台的旁边,等我演讲完,我会和您详细沟通的。” 一个简单的请求,一句温和的回答,此刻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演讲结束后,我有幸能和拜登先生一起合影和交谈。他嘱咐我说,移民对于这个国家的重要性,并且拍拍我的胸,表示欣赏与鼓励。尔后我也目睹了这位老人双膝跪地,与选民的小孩一起交谈。 拜登与作者交谈 作为一个国家前副总统,能为了一张选票放低身段,不仅显示了这个国家民主的成熟,更是体现了拜登先生自身的政治修养。 拜登与选民一起自拍 会议结束,人群逐渐散去,而此时,其中一个门走出了刚刚会场上的“搅局者”。两位年轻的女记者背着摄像机立刻跑上去采访。这个男子叫Tim,从孟菲斯一路开车跟随民主党的竞选人举行的活动,在其场地抗议堕胎政策。 当记者问到他刚刚和拜登先生谈得怎么样时,他说道:“拜登先生非常尊重我的看法,听完了我的观点,尔后他自己也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虽然我和拜登仍然观点不合,他没能说服我,我也不会投票给他,但是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拜登先生表现得十分得体,我十分欣赏他对选民的尊重和耐心。” 拜登与杨安泽在7月底的第2次DNC辩论会同框,他们将于9月12日第3次同台辩论 【编者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哥大校长:不,我不会开始监视我的外国学生(全文翻译)
2019年8月30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布林格(Lee C. Bollinger)在《华盛顿邮报》发表题为《不,我不会开始监视我的外国学生》的文章,布林格指出,此类监视行为正在将经济政治上的担忧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所倡导的自由对立起来。 布林格称,虽然FBI方面在非法技术转移方面有所担心,但他指出,大学不能监控自己校园中的人。“我们不是这样的人”,布林格在文章中提到,“在哥伦比亚大学,我们很幸运有来自150多个国家的学生、学者和研究者来此学习和研究。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营造了大学中多元、开放的学术氛围,这也使美国的高等学府成为了全球羡慕的对象。我们应该在吸引和留住他们这一方面做的更多,而非更少。” 布林格在文中表示,学术研究本应共享,通过公开发布才能促进人类的进步。他直言,一名外籍学生无需飞越大半个地球“潜入”美国大学了解最新的发现和见解,因为他们在网上就可以查阅最新的学术期刊和创新成果。“大学的使命是营造一种鼓励思考、实验和创造的开放氛围。我们的管理人员、教授和研究学者不是,也不应该成为美国执法部门的一员。” 英文原文首发于《华盛顿邮报》原标题:No, I won’t start spying on my foreign-born students原文链接: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no-i-wont-start-spying- on-my-foreign-born-students/2019/08/29/01c80e84-c9b2-11e9-a1fe- ca46e8d573c0_story.html中文版由哥大全球中心编译 【编者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推荐一部好看的美国电影《天伦之旅》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谓天伦。这部2009年的电影《天伦之旅》(Everybody’s Fine)以父亲为核心,串起了一家兄弟姐妹四人与父亲的天伦亲情。 孩子们长大成人,妻子去世,Frank感到与孩子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于是不顾医生劝阻,独自踏上探访孩子们的长途旅行。 这是一场伤心、失望之旅?还是发现、收获之旅?Frank首站就没见到小儿子,使他预感到儿子出了状况;第二站他发现女儿女婿貌合神离,外孙也并没有女儿说的那么出众,甚至女儿疑似出轨;见到大儿子,发现他不过是交响乐团的敲大鼓的,离他想象中的著名指挥家相去甚远;最后是拉斯维加斯的小女儿,舞蹈艺术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她不仅离开了舞台,而且还成为单亲妈妈。 Frank深感困惑,孩子们遇到了什么困难?为什么都对他隐瞒?他失落地踏上回程,不料途中心脏病发作,进了医院。这反倒把孩子们从四面八方聚在了他身边。Frank放下过去对孩子们的期待,要求,以父亲的深爱把儿女们的心重新聚拢!他是细腻、周到、无怨付出的好父亲! 亲情,是关心家人是否快乐,而不是成功与否!是在困境中的彼此帮扶,而不是嫌弃与躲避!是看到对方快乐自己就快乐,而不是自己不快乐却要对方一起承受。 附:豆瓣网友影评(含剧透) 给人温暖却又渐渐让我流泪 By: impossible 就剧情而言我想四星应该差不多,不过为了Robert De Niro的精彩表演,我决定给他五星。 其实本来想挑一部喜剧电影,为刚刚结束的HSBC面试松一下弦,结果阴差阳错的看到了Everybody’s fine的海报,就这样买了票。 开头的确很轻松,有我喜欢的“Catching a falling star”作为开场音乐,Frank(男主角)开心的打理他的小花园,去超市买些各式各样的东西,准备和孩子过周末。 我想父母大概就是这样的,因为可以见孩子一面,变成了一个老小孩一样的焦急期盼着,幻想着。至少我妈妈是这样,每次我从香港回家,她都会买好多好吃的,即使她可能不知道这么多年有的我已经不大喜欢吃了。 可是正如剧情应该发展的,没有人去,因为各式各样的事情。或许真的有什么事情让他们不能抽空回家,又或许是父母其实在他们心里没有了原来的位置。儿女已经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父母好像是几个世纪前的事了。所以这个父亲(Frank)决定去旅游,去看望他的孩子。 第一个孩子David不在家。父亲在画廊的橱窗里看着David的画,一个像毕加索笔下那样怪异的人,恐怖的眼神。父亲对这个眼神应该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吧。那里面应该有David小时候的倔强,但更多的是他们多年的分别,David另一种不为人知的神秘又阴暗的一面。 到下一孩子Amy家,他知道了Amy没有去他家找的全是不成立的借口。他也看到了家庭并不幸福的女儿。在看到Amy的儿子Jack拒绝递给父亲辣酱时,我跟旁边的Adrian说,“they got divorced”。Adrian吃惊的看着我,“how do you know that?” 是的,我就是知道,因为我感觉得到。好像这就曾经发生在我身边,我是Jack,会做同样的事。父亲因为另外一个女人离开了家,我有什么理由原谅他,还要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一样对他友善,对,我经历过,所以知道一定是这样的。 到了第三个孩子Robert的排练厅,发现儿子并没有自己想像的优秀。而最后一个女儿Rosie,好像她是最期盼父亲出现的人,可是她依然有秘密瞒着父亲。 现实就是这样,我们总希望把好消息告诉父母,希望他们安心,而一些小秘密却自己藏着,因为觉得他们不会理解的。所以我们尽量展示最好的一面,就像Rosie一样,租豪华的加长车去接父亲,预定了天台的旋转餐厅,找了敞亮的公寓给父亲住… 而让我感动的是,父亲留心到了一切,他没有捅破,而是选择黯然的离开,留给每个儿女一封信,一封他决定亲自交到每人手里的信。 可事情就是那么不尽如人意,David死了。我想是因为压力太大吧,作为一个怪异的艺术家,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些精神分裂之类的,尤其妈妈死了,父亲又是如此严苛。 我喜欢Rober De Niro此时的表演,看的出他的心是真的在流泪。这个时候我忍住了,其实差点哭了。倒不是因为单一这个场景,而是每一次Frank在见儿女的时候,第一眼都是他们小时候单纯的笑脸和眼神,很难描述的感觉,好像这样让一个死了妻子的父亲,和儿女十几年没有交流的父亲显得更加孤单跟寂寞。 他所有的不合拍,不知道拉杆箱有拉杆和轮子,依然在用菲林相机,不在乎路人而坚持给女儿在公司门口拍照,拖着嘎吱嘎吱的箱子去乐队排练现场,是那样让人觉得心疼。 他到处跟人说他有多优秀的孩子,因为太忙所以只能自己去看望他们。他一个人坐在Greyhound的站台等着已经错过的车,深夜,只有一个黑人售票员跟他说话。他经过地下通道,想给一个流浪汉钱让他吃饭,却被抢走钱包,最后踩碎药瓶。他只能捡起药的碎片放在兜里。其中一个镜头让人看了很心酸,就是他把最后一点药渣从衣兜里倒出来,然后拣出里面的衣服纤维,然后顺着桌边把药渣推到手里,倒进嘴里,还舔了舔手心。 就是这些细节让人很感动,这个老头好可怜,我想只有这个词可以形容,他对孩子很严苛,所以没有人愿意把真心话告诉他,他就这样孤寂的过着生活,直到有一天他觉得应该去看看孩子了,却发现已经失去了最放不下心的那个。 最后,Frank去画廊买David的那幅画,只可惜已被买走了。店主找出了David以前画的一幅,很简单的像孩子涂鸦的电线杆,还有卷曲的电话缆线。只有Frank知道那是什么,那是Frank一直引以为傲的职业,就是用PVC做电话缆线。 Frank梦到了David, Frank说了对不起,David说没关系,我得走了,妈妈还在等… 【编者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杨安泽DNC演讲背后的故事
陌上美国 客观、快捷的美国时评和生活资讯。 “ 28, 29, 30……! ” 杨安泽从地上爬起来,一边呼哧呼哧地喘气,一边笑着对我说:“ Your turn !”(轮到你了!) 我俩在比赛俯卧撑。选战中每逢关键时刻来临,团队都很紧张,需要一些娱乐节目轻松一下。杨安泽在旧金山民主党夏季全国党代会(DNC)的惊艳亮相和演讲,大家已经有目共睹(一次震惊了全党的演讲🔗),我八卦一下后台的点滴小事。 8月23号,杨安泽和他的竞选团队在旧金山Handlery酒店的会议室里已经呆了一天半了。 四家主流媒体进进出出地采访,忙了一上午。我们几个人在街角的韩国小店马马虎虎地吃了碗面条,就准备到两条街外的Hilton酒店会场去。 临时作战室里的灯光暗淡,令人昏昏沉沉的,为了提升一下气氛,杨安泽问大家,“我们可以玩点什么?” 大家七嘴八舌地把所有的体育项目数落了一遍,结果只有俯卧撑可以在这个小小的会议室里举行。 我下了一个小注,看看老板是否可以一口气做三十个俯卧撑。杨安泽开始来来回回在小屋里边走边伸胳膊,松肩膀,挺庄严地双手双腿按地,提醒大家:“帮我数着”。 “28, 29, 30……!” 我也使出吃奶的劲,歪歪扭扭地做了30个俯卧撑。我输了,乖乖地掏出5张20美元,递给老板,充作竞选捐款了。屋里的气氛一下轻松了好多。 “Let us go!” 竞选团队跟着候选人,一边说笑,一边在旧金山的大街上和认出杨安泽的杨帮(Yang Gang)朋友们打招呼。旧金山正午暖洋洋的阳光和太平洋拐进街角的海风令人心旷神怡。 “这个演讲重要吗?” 杨安泽问到,马上轮到他上台了,竟然冒出这样的问题。 后台休息室瞬间沉默了一下。 还好,新闻秘书Randy马上站起来,一脸严肃地向Andrew说:“ 太重要了! 仅次于全国电视辩论! ” 杨安泽这趟整个西部行程是我安排的,先是两场筹款,来到旧金山演讲是应邀民主党亚裔党团代表而来的,DNC全体大会的演讲重要到什么程度,我们大家谁也不知道。我主要担心的节目——两场筹款会,都圆满结束了。 DNC在我的印象中还是2016 年的老样子,高高在上, 我们是自下而上的竞选,非建制派, 党内没有什么熟人 。后台休息室里,七八个助手默默地坐在沙发里滑手机,杨安泽则一手攥着波霸奶茶,来来回回踱着步,和每次演讲前一样,虽然不知道结果但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我们有自下而上的经济,今天就来个自下而上的政治吧!” 就是这个主题了。 场记探了个头,小声说:“该你们了”。我们鱼贯而出,正撞上刚刚下来的Elizabeth Warren和Cory Booker。Elizabeth Warren还是一脸教授的神气,客套一句:“Good Luck!”就过去了。 Booker则远远地就高喊:“我看到一个人没带领带呀?躲到哪了?” 狭窄的过道里马上爆发出一阵大笑。杨安泽上去和Booker互相对个拳头,接着是一个男人间的熊抱,算是打招呼了。 Kamala Harris从房间里探个头,嘿嘿干笑两声就又缩回去了。过道里人太多,有点尴尬。 Amy Klobchard则回头教训自己的团队,“怎么我们的团队还不如Andrew的人多呀?” 她的竞选经理就低声告诉身边的我,”干嘛比人数呀?” 竞选团队在类似的场景下经常遭遇,狭路相逢,外人以为我们这些人一定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其实正相反:候选人一旦退选,那个团队的人马上就会被招募,因此大家都还是客客气气的。只有Peter的团队财大气粗,不和别人打招呼。Warren的竞选经理是个华裔,我们有点惺惺相惜但不便多说话。 此时,舞台灯光一亮,扩音器里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