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何反思亚裔家庭教育的弊端,学习培养有个性,有创造力,独立思考的孩子?本文作者杨鸣镝老师,生于外交官家庭,旅美媒体人和教育出版人,她和她姐姐的孩子都是美国典型的亚裔学霸。她还是科普人文读物“少年时”的创办人,引领孩子思考最前沿世界性话题。本文分享她对亚裔父母教育观的观察和反省,文章虽长,却值得每位关注创新教育的家长细细品读。 1. 社交能力不仅指交朋友 先从Michael的故事讲起。可能一些人看过我《和Michael对话》,很多平台都转载了。Michael是我姐姐的孩子,很特别,有一些非常天才和特质的一面,从小就表现出来了。很多文章说他是华裔学霸,其实是小看他了,即使在学霸中,他也是超级的。 他被三所最优秀的大学,哈佛,MIT,和斯坦福都录取了,他最后选择了MIT。现在他从MIT辍学了,自己创办了公司,和小伙伴们一起在硅谷创业,在MIT他只念了一年的书。他在数学、科学、计算机三个方面都是全美拔尖的,数学是当年全美奥数竞赛12名优胜者中最年轻的,计算机获得全美高中奥林匹克公开赛同年级组第二,然后科学是Siemens半决赛得主,进了MIT在五十个州每个州选一人的顶尖夏令营。 如果今天在这儿我们只是说他的成绩,那聊的话题可能就是申请大学攻略了。我觉得他是被华裔父母教育出来的,应该说是比较典型的华裔男孩的形象,数学优秀,科学厉害,钢琴弹得一流。 Michael的蜕变,令我震撼,也是我最想分享给大家的。当时,他在我家住了几个周末,我们之间有过几次对话聊天。有时候我们一起开亚裔父母的玩笑,讲他们的特点,也算是自嘲吧,因为我们自己都是经常犯一些低级错误。 我和他的对话里提到了一个问题,Michael在高中最后一年到处跑,但是小时候他看起来比较内向,也不太愿意和同龄人打交道。从印象中典型的亚裔孩子的形象,到现在变成到处和人打交道,是什么使得他变成了现在这样?他当时开了一句玩笑说,这个是他从亚裔教育脱离的一个过程。 他说,大多数亚裔家庭有一个问题,是不培养社交能力。一般说来,大家会认为,社交能力大家一提起就是交朋友。 其实,社交能力包括很多方面,一个是专业的方面,社交圈的建立、和人交流谈判什么的;还有一个就是个人成长方面的,包括交朋友和个人魅力如何,能够吸引别人和倾听别人的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Personal relationship)——男女朋友之间,还有家庭之间的关系之类的,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发现,现在很多成年人在人际关系方面处理得不是很好。他认为,这些方面的能力亚裔父母根本不管,并且亚裔在对付冲突和压力方面本身比较谨慎,所以父母一代比较容易忽视社交(Social)方面的能力。 他认为,要设法脱离只有一种单一文化的环境,让自己的视野变得更开阔。我问他这个转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哪个时间段,他开始有了一个巨大的变化?他的回答我还记得挺清楚,因为我非常有所触动吧。 他回忆说是大概5年前吧,他成为美国奥林匹克竞赛12名优胜者之一的时候,他思考了很长时间,觉得这个头衔代表什么呢?是表示他在美国是Top12的数学家,还是仅仅只是个Title?最后得出的答案就是这仅仅只是一个头衔。他觉得,这些奥数题对真正世界上的问题根本没用,孩子们学这些对社会的意义也不太清楚。 他觉得自己学了很多的计算机,数学和科学方面的知识,怎么用呢?如果想要用这些去影响别人,得先成为一个领导者。如果想成为领导者需要有很多资源,他说,这些他都没有。 从和Michael的对话中,能看出来孩子对父母的教养是有很多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的。不仅华裔如此,印度裔家庭据我所知,也是如此。 2. 如何面对“反叛”的孩子? 这些二代的孩子都开始逐渐脱离原生家庭的教育,寻找一个自己可以融入更大群体的路,有一种“我要去闯荡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不是我们父母辈熟悉的”这种精神。 我们后来和姐姐姐夫也打电话,聊这段时间对Michael的了解和他的对话,他们觉得他是最近几年开始有了点“反叛”,他们夫妇都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教育思想实际上还是比较开放的。所以在面对孩子培养出来,连大学也不念了,铺开的路他不去走,走上一条未知的路,他们也是有些思考的,现在也都接受了他的这种改变。 我觉得Michael提到的有些事情是我们亚裔父母经常做的,非常典型,值得思考,他批判地比较厉害,这里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是亚裔父母爱逼自己的孩子做自己认为好的事情。我的孩子今年12岁,已经开始在晚饭桌的对话中抗议不要谈论College和Job。晚饭桌上交谈的话题,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真正关心的事情,因为这个时间是很多家庭难得聚在一起的时间。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Dinner time talk是非常值得家庭成员珍惜的,也是教育者研究的话题。 第二,是亚裔家庭特别谨小慎微,比较服从权威。对话中,他提到一些事情,我们这个社区有的家庭不太接受。比如怎么可以和老师吃饭得A,快两次被学校开除之类的,有些家长还表示很后悔带自己的孩子去听对话,会被教坏。 Michael自己也说了一句比较“经典”的话,就是当你Make trouble之后,You have to know how to get out of it——当你惹了一个麻烦,最重要的是你知道怎么去解决这个麻烦。这个能力我觉得挺不错的,但是从亚裔家长的角度来说,一般都会比较担心孩子惹麻烦。 第三,是喜欢抄别人的,比如,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优秀,照着打造。 3. 配合孩子独有的节奏,尊重孩子意愿 下面我想说的另外一个事情是,我们总说的——亚裔孩子的问题,尤其华裔孩子的问题,总说中国孩子缺少创造力。这个和华裔传统教育中的一些理念和长期、大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有很大关系。 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比较遗憾的是,这种缺陷在时间上会延续好几代。很多知名的学者都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提到中国孩子杰出的人才少、创造性的人少。比如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就提过:中国出众的人才少、杰出的人少、拔尖的创新人才少;钱学森也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最近这些年,印度裔显示出比华裔的厉害,至少在美国的学界、政界、商界都出现了不少印度裔的领导者和优秀创新的人才。有一句话说,”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教育成功优秀与否,需要一个整体环境的自然培育,而不是在某个方面被硬灌出来的。这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配合的综合条件,是一个很大的圈子。 家庭方面,华裔家庭强调个性的教养是比较少的。就举例我们家,批判一下。我们家老大16岁,他有时候就会反问我们:你们老觉得我不“show respect”(礼貌待人),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我的白人同学,是怎么和自己父母对话的?他们都是比较平等的那种。 所以,我们有时候就会反思,孩子的爸爸是比较严厉的,有时候还有大家长作风,我相信这样的华裔家长还是挺多的。 举一个例子,有一次爸爸开车,带他和两个印度裔好朋友一起打球,爸爸说他:做事情怎么老是显得不自信什么的。 回来后孩子告诉我说,在他的朋友印象中,他还是挺骄傲的那种人,结果爸爸指责他是不自信的,这不是在打翻别人对我的印象吗?!还当着我好朋友面这样说我,能不能回家说说就完了。 我就对他说,你直接和爸爸说,可以告诉你爸爸,不要当着别人的面说。孩子就照着说了,说完后,第二天回来就笑着又告诉我了:爸爸又带着他们三个人出去,第一句话就说:“Warren今天不让我说话,我就不说了。”…
俄州亚太联盟公众号文章列表
美网公开赛:中国网球新一姐王蔷的故事
2019年9月1日,赛前世界排名第18的中国网球选手王蔷,在美国纽约举办的美网公开赛女单1/8决赛,以2:0(6-2/6-4)的成绩爆冷击败强敌,来自澳大利亚的巴蒂,进入美网八强,即1/4决赛。这也是她职业生涯首次进入大满贯八强,令许多华裔和中国球迷激动不已。 王蔷此次的对手巴蒂不仅是2号种子,还是新科法网的冠军,曾登上世界排名第一的宝座。当天的首盘比赛中,巴蒂率先发球,以4分保发展开强势攻击。直到第3局比分在30-30的情况下,巴蒂的状态下滑并连续出现失误。王蔷抓紧时机进攻,破发后2-1领先。她乘胜追击,发挥稳健,以6-2的悬殊比分拿下首盘比赛,这一盘仅仅持续半小时。 第二盘比赛中,巴蒂调整状态首局取得40-15的领先,此后却连续出现4次失误。王蔷第二局也遭遇破发点,但她迅速调整并化解危机,以2-0领先。在关键性的第8局,巴蒂发起强劲攻势,拿到4个破发点,王蔷临危不惧,最后她以6-4赢得第二盘比赛的胜利,跻身八强。整场比赛耗时82分钟。 王蔷已经成为中国第五位进入大满贯单打八强的金花,前四位分别是李娜、郑洁、彭帅和张帅。此外,她也是继李娜和彭帅之后,第三位跻身美网八强的中国球员。在进入美网八强后,她的世界排名跳升至第10。 王蔷,来自天津,出生于1992年,手握两座WTA单打桂冠,两次亚运会女单冠军。她现在是表现最突出、世界排名最高的中国女网选手,当之无愧的新一姐。 以下是王蔷自述的网球故事: ”我总是非常害羞,时至今日,我依然无法完全适应在聚光灯下的生活。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处世之道,我确实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姑娘。 我在距离北京不远的天津长大,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小姑娘。颇为有趣的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开始接触网球。当时,我花了不少的时间在医院中对抗发烧和感冒,因此我的母亲希望我可以通过运动强身健体。 在9岁的年纪,我在离学校不远的网球场上开始练习网球,很快我就知道自己打得不赖。我参加了一系列青少年组别的比赛,并且打入了不少半决赛和决赛。父母也由此开始认定,我有机会成为一名职业网球运动员。 在当时的中国,网球运动还没有兴起热潮。国内也没有能力举办一系列的低级别赛事,为了实现自己的网球梦想,我远渡重洋来到东京。日本一系列的网球赛事,可以使我更容易地进行训练并参加诸多比赛。 但这一现状随着李娜的横空出世而改变。李娜效应确实推动了整个中国的网球热潮。至今,无数中国的青少年开始学习网球。这项运动也同羽毛球,足球,乒乓球一样,成为了中国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 目前中国拥有了不少ITF巡回赛事,同时也举办了WTA的诸多重要比赛,包括武汉网球公开赛,中国网球公开赛,以及在深圳举办的WTA年终总决赛。 本土作战会带给自己不一样的感受。我迄今为止所有的冠军都是在国内获得的。我不清楚这一切的缘由,但我能感受到自己在祖国出战时的满满自信。 中国美食也是这一成就的助力之一。我非常喜欢中国美食,尤其是川菜,那种味道确实非常辛辣。不论我身在何方,我总是希望能找到地道的川菜馆。在巴黎有一些不错的川菜餐厅。有时候,我会在巡回赛的奔波之旅中吃一些意大利面,但我更希望能吃到源于中国文化的传统美食。 我可以和每个人都友好相处,但要和我成为亲密朋友并不容易。在巡回赛中,我总是和大家Say Hi,英语不是我的强项,和众人保持这样的关系就挺好的了,但语言其实是次要原因,主要还是我天生就是一个有点封闭型人格的人。 我喜欢网球,这是一个可以挑战自我的运动,但我并不喜欢随之而来的一切。特别是刚开始,我很不习惯摄像机和各种采访带来的压力,只能尽力去接受,现在我慢慢适应了。 尽管我的工作会始终伴随媒体的压力,但我心中对这项运动的热爱,令我从来不曾选择逃离网球。 我喜欢在赛场上去挑战自己。只有自己才是真正要去击败的对手。这和对手是谁毫无关系。我享受着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时刻。 我的职业生涯发展比较缓慢,这好像也挺配我的个性,如今我打进前20,甚至前10,最大的改变是自信了许多。我在亚洲赢得了很多比赛,但目前在大满贯中还没能实现突破,我也在努力寻找答案。 大满贯冠军和世界第一是每个职业球员的目标,我也一样,我不知道成为球后会面临什么样的压力,显然我还距离这个位置很遥远,也许我永远都达不到,但重要的是保持专注,取得进步。“ 王蔷将在9月3日的美网1/4决赛中对阵美国名将小威廉姆斯,希望她能继续取得佳绩。 来源:中新网,贵邦网 编辑:殷余民 【编者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亲历:IT公司招聘打假记
公司要招个有几年经验的程序员。因为这类人才现在市场上比较紧俏,人事处初选送过来的简历并不多。打开第一份简历,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印度人的名字。简历上的经验与我们部门的要求符合得很好。唯一有点奇怪的是简历上只列了一个像是first name 的名字,不像通常简历上列着first name和last name两部分。仔细一读,发现她一年前在我们公司的另一个部门做过两个月的contractor,于是赶紧辗转找到了那个部门的一个同事A打听。同事A听到这个名字笑了笑,把我拉到一个会议室、关上门说:他们部门hire这个contractor之前只进行了电话面试,在电话里这个candidate对答如流,而且风趣幽默。来了后感觉 “变” 了一个人,不仅业务知识与电话面试里的很不相称,而且沉默寡言。参加面试的同事都觉得口音好像和电话里略有不同,苦于没有证据。而且他们观察说这位女士上班时好像不干什么事,打开计算机屏幕在那打发时间,但是她还确实能交出一些code。他们怀疑是这位女士把工作带回家让别人做的。好在是contractor,在开始的两个月干满后就没有renew contract让她走路了。听到这个故事后,我和老板长出了一口气,庆幸没有上当受骗。有意思的是,第二天我们也收到公司人事处的道歉信,解释说他们刚发现这个candidate去年在公司干过,hiring manager的意见是not to rehire,这次开始没发现是因为她申请时用的last name略有不同。看到这我这恍然大悟她的简历上为什么只列了一个first name。 听到这个故事后我和部门的几个同事在审查简历时付出了十二分的谨慎,终于挑选了三个候选人准备用Skype进行视频面试。上段提到的另一部门的同事A听说后向我们推荐了他的同事B,说B非常具有面试打假的热情和经验:因为B的小组曾经电话面试了三个编程contractor(碰巧也都是天竺人士),来后干活时与电话里的表现大相径庭,连起码的软件安装都不会。一气之下他在一星期后把三个人全部退回consultant company。 我们找到了B帮忙,他欣然应允。第二天第一个面试开始了,我打开了Skype刚准备连接,B问我有没有装screen recorder录像,我说没有。于是他说用他的计算机,打开了他的Skype,然后捣鼓了一番启动了screen recorder。一起参加面试的同事对我做了个鬼脸,我们心里都觉得B有点小题大作了。面试开始了,这个申请者是一个印度男士,简单的问候以后,B让他把计算机里除去Skype和MS Word以外的其它program全部关掉,然后和我们share一下screen。申请者照做了,我们发现他的屏幕下方还有一个红色的图标,也让他关掉。关闭过程中屏幕中好像隐约显示出Remote Desktop的字样。经过这番折腾后,我为了缓和一下气氛,就和申请者寒暄一下,问他亚利桑那州这两天热不热(他简历上列出当前工作地点在亚利桑那),他好像没有反应。另一同事大声问你现在在亚利桑那州的Y市吗,隔了几秒,他好像反应过来了,赶紧说他在Y市。后面的面试还算顺利,只是申请者的声音一直不清楚,有时背景还有点尖啸的噪音。面试结束后B觉得申请者的声音不是他自己的,我和其他同事还有点半信半疑,觉得声音质量也有可能是因为我们这端公司局域网与外部网的连接速度不快。最后大家同意等后面的两个面试后再做结论。 第二天我们面试了第二个申请者,这是一个研究生毕业不久的华裔女生。她的工作年限不长,所以简历不如其他两个申请者强。但Skype一开始她的声音就非常清晰逼真,技术问题也都答得不错。同事们印象不错,特别指出她的声音是genuine。第二个面试的时间与前一天第一个面试的时间地点都很相似,所以看来第一个申请者Skype的声音不清晰不是因为公司局域网的网速问题,或许是另有原因。 第三天我们面试的申请者又是一个印度的男士。和第一次面试类似,申请者的声音又有些不清晰,有了前一天华裔女生的声音对比,参加面试的同事都对这种混沌不清的声音有些不解。打假能手B又心生一计,他让申请者把屏幕上的其它program关掉后,把电话也关掉放在耳边对着屏幕说一声自己的名字,果然声音立刻变得清晰逼真。于是双方都松了口气,开始问面试问题。突然申请者的声音又变得混沌不清了,而且一个眼尖的同事发现申请者在回答问题时嘴唇很长时间没有动。很明显这是有人在代申请者回答,现在大家都明白了为什么回答问题的声音比申请者自报姓名的声音清晰度差了那么多。由于这个申请者的演技不精,让大家抓住了有人代答的证据。再加上华裔女生声音的对比,所以大家对第一个申请者声音不清晰的的解释都同意了B的判断,那就是第一个申请者的面试也是别人代答的,只不过他的演技较为精湛, 没有露出破绽。经过这番讨论后大家最后一致决定录用第二个申请者那个华裔女生。 后面几天这个面试打假的闹剧在公司里的几个IT部门都传开了,大家都纷纷跑到B的办公室要求看他的实况录像。有个老太太看见第三个申请者回答问题嘴唇不动时竟然吓得捂住了自己的嘴。大部分同事都纷纷感慨有人会这样欺骗未来的同事,还说难以想象这样的申请者如果真来上班了怎么工作。当然大家免不了都夸了一番打假英雄B, 调侃说他应该在LinkedIn上加上一条打假的Skill。B说他并不enjoy这个打假工作,他说跟这些做假的申请者打交道就像明知地上有动物的粪便,却还要鉴别是哪种动物的粪便一样恶心。 我在软件行业与印度裔的同事打交道多年,深知印度同事非常抱团。这些做假的申请者并不是对编程一无所知,他们面试找人代答主要是为了用欺骗手段胜出赢得职位。做假的申请者真的来后,只要和他的天竺同事搞好关系瞒天过海、浑水摸鱼还是可以生存的。我和其他公司的几位做软件的朋友聊天,有两个朋友感慨说我们公司还能有面试没印度同事参与这很难能可贵了,他们公司里的软件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大都是印度裔,非印度裔想参加这种面试来打假的机会都没有了。我们不禁谈起这一段大家热议的参议院即将表决的法案S.386 (Fairness for High-Skilled Immigrants Act),这个法案在众议院的版本(HR1044)已经通过。如果最终参议院通过、总统签署后,未来几年大批积压十多年的印度绿卡申请者将占用绝大多数绿卡名额,而其他族裔的留学生或新移民会因绿卡申请日期晚而长期拿不到绿卡,最终或因工作签证问题退出职场。一旦大部分软件行业的职场被印度裔占领,那些印度主导的外包公司还会源源不断地从印度输入这些鱼目混珠、弄虚作假的“High- Skilled Immigrants”,那么美国将来的职场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想象着我们华人的下一代,特别是做技术工作的,在上班的第一天就面对着40%的印度同事,再加上30%的印度contractor,我有点不寒而栗。我赶紧找到前几天网上下载的致信本州参议员反对S. 386的信的模板(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打开,加上了亲身经历的面试打假故事改好发给了我们州(Ohio)的一位尚未表态的参议员。我们州的另一位参议员是法案S.386的cosponsor,但我还是给他发了劝他改变立场的信。我在信中给他找了个台阶下:我猜想你支持该法案是为了给美国引进紧缺的High- Skilled Immigrants,但现行系统下从印度引进的很多不是您想的高科技方面的人才,instead,they might be just High-Skilled Actors or Actresses。 相关阅读 :技术移民取消国别限制!HR1044提案对华人会有什么影响? 【编者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干货:最新美国华人分布图解
硅谷海纳百川创业平台 聚焦硅谷科技动态,服务华人创新创业 ——在美华人约 370万 ,60%来自于中国大陆,超过一半生活于加州和纽约州。25岁以上的华人51.7%有大学文凭,从业人口中53.4%从事专业技术、管理等工作。 ——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文理院四院 华人院士共约300 余人。 ——中国 985高校 毕业校友中, 超过20万 在美国高科技企业或高校机构工作。——在美高层次科技人才分布前三名分别是旧金山湾区、纽约地区和波士顿地区….. 众多干货数据详见本文! 1、美国华人人口概况 **** 人口现状 **** 据2010年人口统计,美国华人约 370万 ,约占美国总人口1.2%,占亚裔总人口24.3%左右。 370万华人中,其中 170万为ABC (American-Born Chinese 美国出生华人), 200万为第一代移民; ****中国公民持美国绿卡为110万,中国公民持学生签证约35万。 近40年来,在美华人人数增长迅速,华人已成为美国亚裔中最大的族群,并在当地经济和科技发展中显示日益重要作用。 出生来源 **** 约 45.8% 在美华人出生于美国,而其中 53.8%出生于加州和纽约州 ,因此,超过一半以上在美华人生活于加州和纽约。 剩下约 54.2% 在美华人出生于美国之外, 其中 59.9%来自于中国大陆,15.9%来自台湾, 9.4% 来自香港,14.8%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 来自中国大陆华人比例近些年日益增长。 代际分隔 **** 1.5代华人创业精英 黄仁勋( NVIDIA总裁 ) 从移民历史分析,美国华人社会可以分成两大部分:约 54.2% 属于 第一代移民, 45.8%属于…
美国亚裔家庭为子女教育付出了多少?
我的父母在2008年经济衰退期间买了一座丧失赎回权的农舍。之后的10年里,我们每周都要从我们住的肯塔基州出发,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去这座位于印第安纳州的农场。父母花了很长时间翻修这座建于上世纪70年代、闹白蚁的农舍,而我则在田野里玩耍,或者在车里读书。他们买下这栋房子的时候我还在上中学,年纪还小,不懂得去质疑他们为什么要周末到荒郊野外辛苦劳动。 DRAWING BY PING ZHU 去年夏天我开始申请研究生院,发现我想上的哈佛和斯坦福的MBA课程每年费用都在10万美元以上,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那栋房子是为了什么。 “不用担心钱,”父亲用中文说。“我们为你准备了一栋房子。” 这意味着——他后来证实了这一点——他和母亲将卖掉他们的房子,搬到农场,这样就能资助我的研究生教育了。 我们家是个普通的美国华裔家庭。通过一些标志性符号,比如虎妈或“望子成龙的亚洲父亲”这样一些流行模式,我们的种族已经成为教育成就的同义词。这些刻板印象可能令人不快,但它们也有一定的道理。2019年,美国教育进步评估(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发现,亚洲学生的平均绩点更高,Inside Higher Ed的报告显示,亚洲学生在ACT考试中的平均成绩至少比其他种族的学生高两分,SAT的平均成绩至少比其他种族的学生高100分。 这种学术上的成功并不一定反映在精英大学录取率等关键指标上。大学录取丑闻表明,从考试成绩到体育荣誉,不道德的富有父母可以伪造指标。即使合法的学业成绩也可能无效,就像2018年发生的那样,尽管在申请哈佛大学的学生中,亚裔美国人的SAT平均分最高,但录取率最低。有诉讼指控哈佛为亚裔申请人设定了入学限额,并且为他们设定了比其他种族更高的标准,预计很快就会有裁决出来。 虽然亚裔对哈佛一案意见不一,但我们对于这些案子最终结果的担忧是一致的。法院将表明(美国社会)将如何对待像我们这样的少数群体。利用招生制度作弊的可能性也动摇了这些精英高等教育机构在美国社会中的崇高地位,并使许多家庭(无论是亚裔还是其他族裔)在教育上投入的大量金钱、劳动和情感化为泡影。 亚洲文化对教育的重视意味着财务上的更大投入。2017年LendEDU的一份报告对1400多名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在黑人、白人、西班牙裔和亚裔家庭中,亚裔为孩子上大学提供的经济支持最多。 报告发现,70%的亚裔父母(其他族裔中这一比例为50%)为子女的高等教育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其中四分之一的家长支付一半或全部大学学费。 我自己在一个稳定的中产阶级家庭中的成长经历也表明,亚裔拿得出大学学费并不是因为多有钱,而是因为动用了非比寻常的措施,比如我父母历时八年的翻修工程。在很多情况下,亚洲父母不仅认为有必要支付子女的高等教育费用,而且还会提前几十年将这笔费用计入财务预算。 我对自己四岁时的生活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但有一个清晰的记忆:一个购物中心,有着灯火通明的广场。每逢星期天,父母都会带我到那里,陪着我一起上一节阅读课。那时我们还住在北京,中国还没有实行双休日,所以父母牺牲他们唯一一天休息时间陪我上课。 上高中的时候,母亲常常早上6点起床做早饭,有时候工作到傍晚6点,这样她就可以等我课外活动结束后,开车载我回家。 与此同时,父亲会守在一旁,随时等着回答我关于数学和工程科目的问题。他的周末都用来帮我建造参加科学奥林匹克赛(Science Olympiad)的弹射装置,开车载我往返于全州的科学竞赛,让我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研究。虽然整个中小学阶段我上的都是免费的公立学校,但在被大学录取之前,父母早已为我投入了数千小时的辛劳。 2013年上高三的那个夏天,我参加了麻省理工学院科学研究所(MIT’s Research Science Institute)面向最优秀的同龄科学人才的暑期项目。项目录取率约在3%,低于耶鲁、哈佛或斯坦福的同类项目。在我们不到90人的班上,两人已经去世。一部名为《寻找卢克》(Looking for Luke)的纪录片讲述了我的一位同学的生平与自杀经历,以提高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特别是在亚裔当中。 在我的经历当中,亚裔家庭给子女施加的压力,不是表现在主动要求高分,而是默默牺牲自己以支持我们的学业。虽然我的父母坚持我的健康高于一切,但我常常为了上课而错过几餐,或者在大学里为了完成作业而熬几个通宵,因为当我知道他们为我的学业所付出的一切,这些损失似乎不算什么。 让我感到无比幸运的是,父母省去了我读研的经济烦恼,但这么做的同时,他们也把还债的压力替换成了另一种压力。当我欠的是父母的钱,而不是某个面目模糊的公司的钱,那种债务的感觉是不同的。我注意到在支持我的过程中,他们的头发白了,人变老了。于是,我深感内疚。 我的家不仅承载着我最珍视的回忆,也是父母多年打理、劳作和投入的结果。过去10年里,我看着父母把他们的生命倾注到他们的农舍上。现在我知道他们准备卖掉我长大的房子,以负担我的研究生学业;我也知道如果没能拿到奖学金,那在经济上就相当于把父母的家付之一炬。因此,我只能发奋学习。 原载于纽约时报 作者Jingjing Xiao是自由撰稿人、耶鲁大学大四学生。 翻译:李建芳、晋其角 编辑:殷余民 【编者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一道加了排华调料的大菜
英语中有个说法: “If you are not at the table, you are on the menu”,大意是”如果你不坐在桌边参与决策,你就会出现在菜单里任人宰割”。作为一名居住在俄亥俄州的居民,我最近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这个说法的含义。 前几天下午带孩子去看牙医,牙医那儿的电视里突然出现了中国人民大会堂,接着是国家领导人举着右手宣誓的镜头。我先有点纳闷,没听说中国最近开人民代表大会,怎么会突然出现这个新闻镜头。再接着一听,幕后的一个低沉的解说:”中国让我们很多工厂关门,现在他们又在悄悄地入侵我们的电网……” 原来这是一个广告,劝大家不要在就俄亥俄州众议院第六号法案(Ohio House Bill 6)进行全民公投的提议上签名。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煽动排华情绪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荒谬的宣传。我愤怒地骂了一句:“Bullshit!” 那位白人牙医好像理解我的愤慨,她说昨晚她十岁的女儿看了这个广告后就问她是不是中国要入侵美国,她对她说:”孩子,你不能听电视上说什么就信什么。” 回到家后,我研究了一下这个俄亥俄州众议院的第六号法案。这个法案是为了救济本州两个濒临倒闭的核电站,这两个核电站属于一个已经宣布破产的叫做First Energy Solutions Corp的公司。如果两个核电站关闭,将会有几千人直接或间接地失去工作。 第六号法案是为了保住这两个电站和这些工作,准备向本州的每个用电的顾客(不仅是First Energy公司的用户)每月征收一定的费用来补助这两个电站让它们继续运行,每年补助的费用高达1.5亿美元。 该法案已于今年七月二十三日在俄亥俄州众议院以51票支持,38票反对通过(通过的51票中42票来自共和党议员,9票来自民主党议员;反对的38票中23票来自民主党议员,15票来自共和党议员)。 法案通过后,一个名为”反对救济公司的俄州人”(Ohioans Against Corporate Bailouts)的组织领头反对这项法案,他们申请在明年(2020年)俄亥俄州大选中对这项法案进行全民公投,但必须在今年10月21日前征集到26.5万本州选民的签名才能促成全民公投。 而支持这个法案的领头组织叫做”保护能源安全的俄州人”(Ohioans for Energy Security),为了阻挡该法案的公投(估计他们也知道大部分俄州选民不喜欢交额外的费用来救济私营企业),就抛出了这个”中国入侵俄州电网”的广告,想在中美贸易战的氛围下来煽动选民的排华情绪,阻止他们在全民公投的提议上签名。 不仅投放电视广告,他们最近还开始向选民家里邮寄类似的明信片来劝阻他们不要签名。明信片的正面是中国的五星红旗,背面则是一片漆黑的地狱背景,上面印着一些吓人的字句让人不要在就第六号法案进行公投的提议上签名。 我想不仅是我和我的牙医,一般有常识的人都能看出”中国入侵俄州电网”的这个广告的荒唐。但我还是难以相信在美国这样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里还有组织敢无中生有、公然造谣。 于是我又继续做了些更进一步的调研。原来这个”保护能源安全的俄州人”组织声称中国插手反对第六法案的”证据”就是中国工商银行给几个与核电站竞争的天然气电厂贷了款。但是根据俄州当地媒体的报导(链接1),同时给这些天然气电厂贷款的有来自瑞士、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十家银行,为什么该组织就单单挑出中国银行的贷款来说事呢? 另一个更有讽刺的事实是,这两家核电站在并购调整前的母公司First Energy Corp在2018年的年报显示,该公司自己也在去年向中国工商银行贷过款。难道自己公司向中国的银行贷款就没事,而竞争对手向中国的银行贷款就会危及俄州的能源安全吗? 正如另一家俄州当地媒体的评论(链接2)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了阻止选民在就第六法案公投的提议上签名,这个Ohioans for Energy Security组织使用了一个最古老的政治煽情手段–煽动排外情绪。这篇评论还讽刺说,在文学中宣扬“黄祸论”的大师、<<傅满洲>>小说(Dr. Fu Manchu)的作者萨克斯•罗默(Sax Rohmer)如果还在世的话,他肯定会觉得该组织盗用了他的创意、侵犯了他的版权。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在美的华裔是否该做点什么呢? 我听到过两种意见:第一种说在美的华裔应该明确表态反对造谣,并积极支持在就法案公投的提议上签名 (签名活动已经展开,因为10月21日的期限紧迫,有关组织已雇用专人在收集选民的签名);第二种意见说我们华人不能积极支持签名,那样会给别人口实说这事果然和华人和中国有关联。 我个人更赞同第一种意见,即明确反对造谣,并积极签名让造谣者的计划破产。第二种意见本来有一定道理,但那种方式只对讲道理的人有效。据Bloomberg报导(链接5),”能源安全的俄州人”组织的发言人叫Carlo LoParo, 他在俄亥俄州的哥伦布市开着一家公关公司。这位公关先生拿着背后利益集团的钱就要给人办事,你觉得他真会愚蠢地相信”中国要入侵俄州电网”吗? 对付这种不择手段的无良商人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他的计划破产,给他一个教训不要以为造谣就能误导民众。 有一些持第二种意见的朋友可能心里觉得这种谣言是针对中国政府,而不是针对入了美籍的华人。可是如果任由这种谣言扩散,那些能被煽动起来的排外的种族主义者会费心去区分你是美籍的华人还是中国籍的华人吗?…
杨安泽对美中关系的看法是什么?
美国总统候选人一般都把竞选的重点放在美国国内政策,尤其是经济政策上。杨安泽也不例外,他的三大竞选平台“全民基本收入”(UBI)、“全民医保”和“以人为本的资本主义”都是围绕美国选民关心的国内问题。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UBI,笔者参加过三次他的现场演讲,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讲UBI,为什么要有UBI,如何支付UBI。听众的兴趣也在这儿,主要的提问也集中在这个经济议题。关于UBI的讨论网上非常多,笔者不想在此赘述。 另一方面,似乎很少有人关心杨安泽的对外政策,他自己也很少去讲。杨安泽的竞选网页上列了100多个议题,其中只有一条讲对外关系的,叫做“外交政策第一原则”(Foreign Policy First Principles)。 杨安泽在俄亥俄(2019年2月23-24日) 杨安泽说:“美国是我们在整个二十世纪帮助建立的国际世界秩序的受益者。但是有时候,我们会自欺欺人地认为我们有能力去做我们实际上做不到的事情,并为此付出可怕的代价。我关于外交政策的第一个原则是克制和评估 我们应该非常明智地估算我们的力量,以设定明确的、可以完成的目标。不管是在服役期间还是退伍之后,我们都应该把我们的军人视为勇敢的和自我牺牲的领导者。如果我(作为总统)必须派兵作战,我会让他们知道那是因为我们的重大国家利益受到(外国的)威胁,同时我们已经制定了明确的计划,能够在合理的时间框架内实现作战目标。” 他还说:“虽然美国毫无疑问犯过错误,但我们是世界历史上的积极力量,推动和平、繁荣和民主在全世界的扩散。从肯尼迪总统到里根总统,他们都在与盟友保持紧密关系的同时,向那些敌对我们的人发出清晰的警告。 但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们深陷于多场战争,这些战争花费了我们数万亿美元,夺去了数千美国军人的生命。这些不幸的战争破坏了世界各地的稳定,使我们的一些盟友变成了敌人,并给我们勇敢的士兵和其他国家的平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在我们把天文数字的金钱用于几乎没有取得任何成功的军事交战的同时,我们的基础设施开始崩溃,我们的人民入不敷出,并且成为药物滥用等灾难的牺牲品。如果我们想在国外成功地传播我们的价值观,我们需要确保我们在国内有这个实力。 当你没有盟友时,你不可能成为领导者,因此我们需要重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处理国际问题。与盟友合作将使我们更强大,也更有能力实现我们的目标。” 密西根华人支持杨安泽(2019年7月30-31日) 杨安泽认为,美国在与我们无关的国外问题上花费了太高的代价,降低了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疏远了盟友,并使其更难以形成一个有效的联盟来实现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目标。 他对美国的对外关系确定了三个目标: 让美国更难以参与没有明确计划或目标的海外战争; 重建与盟国的关系,以加强国际秩序; 控制军事开支。 他说,如果当选总统,他将做到如下几点: 与我们的盟友合作,重建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并加强北约等联盟的力量; 重新加强外交斡旋,并为国务院提供资金支持; 与盟友合作,评估我们在全世界的综合实力,不参与任何有损美国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的行动; 撤销AUMF(反恐法案),把宣战的权力交回国会,在未经国会明确同意的情况下不得从事紧急军事行动以外的任何军事活动; 定期审核国防部开支; 把联邦预算集中在解决国内问题上,而不是在国外花费数万亿美元。 密西根华人支持杨安泽(2019年7月30-31日) 杨安泽官方网站上列出的外交政策并没有具体提到美中关系。但是显然这是美国华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现在这样的多事之秋。笔者翻看了一下今年年初,朋友晓霜采访杨安泽的记录(采访杨安泽 — 美国华人的总统之路),里边有一个问答具体讲到美中关系,抄在下面。这个问题比较敏感,笔者不想在此延伸,请读者自己去看,去判断。 晓霜:您的竞选理念主要谈到美国国内的经济政策,您可否也谈谈将如何处理外交和国际事务? 杨安泽:美国在国际舞台上被认为越来越不可靠,越来越不可信任,这与我们的外交政策有关,也与我们在国内的政策有关。首先是我们在国内做得不好,变得越来越不理性,我认为国内事务与国际事务是联系在一起的。 美国现在把中国当作主要的竞争对手,中国威胁论是非常可怕的。作为一位华裔美国人,我希望能改变这种现象。 中国华为的CFO在加拿大被扣留,美国要求引渡,美国主流媒体几乎没人发声,没有人报道,因为她是中国人,美国把中国当作主要的竞争对手。设想一下如果美国最大公司的CFO在中国或者其他国家被扣留的话,美国主流媒体会怎样报道?那一定是每天不停,铺天盖地地报道,直到放人为止。 概括地说我的国际事务政策有三方面,第一、要改变对中国的态度;第二、更加理性地对待国际事务,通过外交途径,少用武力和强权;第三、重新建立跟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同时要把美国国内的事情做好。 杨安泽在西雅图(2019年5月3日) 【编者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子皮 | 美丽的巴黎圣母院
2019年4月15日,一场大火袭击了巴黎圣母院。 圣母院高高的尖塔倒掉了。尖塔倒下来之后,周围的屋顶迅速燃烧,不久后,这个硕大的教堂三分之二的屋顶被烧掉了。 巴黎圣母院没有全部被毁掉,她正门的两座高塔还在,四壁基本还在。圣母院中一些无价之宝,例如传说中耶稣戴过的荆冠,没有毁掉。因为大火之前这里正在进行修复工作,一些文物和艺术品被转移走了,所以它们幸运地没有受损。 但很多无价之宝永远永远地消失了。目前我们还不知道我们到底失去了什么,因为火势刚刚基本得到控制,还不可能进入教堂内部查看损失。 大火已经燃起之后,一些消防队员从建筑内救出了一些文物。这种抢救非常危险,因为浓烟可以让人窒息。所幸参加救火的五百多名消防队员没有人牺牲,但有一人受了重伤。 没有任何游客或工作人员伤亡。大火是下午6:30燃起的。那时圣母院刚刚关门。 大火是从圣母院的顶部阁楼开始的,那里有很多木制结构,熟悉这个建筑内部结构的人们把它的顶部阁楼叫做“森林”。到现在并不知道起火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这座教堂太老了。 巴黎圣母院真的很老,她有856年的历史。 圣母院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一座小岛上。小岛叫做“西岱岛”。“西岱岛”的法语是Île de la Cité, 意为“城之岛”。公元前3世纪,西岱岛上和附近的渔民是巴黎斯人(Parisii)—— 巴黎斯人是凯尔特高卢人的一个部落。公元前1世纪,这一地区被凯撒的罗马帝国军队征服后, 罗马人在这里建立了城市“卢泰西亚”。公元三世纪时, “卢泰西亚”改名“巴黎”,即巴黎斯人的城市。 罗马之后,这里被日耳曼法兰克人占据。法兰克人在这里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公元500年左右,法兰克的国王克洛维受洗,皈依基督教。从此后法兰西的政权一直与天主教会联盟,法国直到1905年才实现政教分离。 法兰克王国辉煌的开始是在6世纪时查理曼大帝时期。然而查理曼去世后法兰克四分五裂,又遭到维京人入侵。公元十世纪巴黎公爵卡佩建立了卡佩王朝。我们今天所说的法兰西,一般是从卡佩王朝始。卡佩王朝及其旁支瓦卢瓦王朝和波旁王朝统治了法国超过800年之久,直到法国大革命。 卡佩王朝时代的三百多年间,正处于法兰西国家的中世纪盛期,中世纪农业革命,贸易的复兴和城市革命的出现,庄园制度的盛行,骑士制度的兴起。 卡佩王朝的第六任君王是路易七世。路易七世有名的故事是与当时世界上最富有最重要的女人、阿基坦公爵威廉十世之女埃莉诺结婚,这段婚姻后来被解除,埃莉诺改嫁安茹伯爵亨利,而亨利因着这个婚姻成了英格兰国王。 路易七世的另一个故事是:他开始在巴黎的西岱岛营建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1163年奠基,花了200多年才建成。这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始于12世纪欧洲,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哥特式建筑多高耸瘦劲,非常适于表现教堂的神秘、哀婉、崇高。哥特式建筑的室外部分通常密布着支撑部件, 如扶壁和飞券,仿佛是没有拆卸的脚手架,但给人一种嶙峋之美。 有了扶壁支撑,则可以省去厚重的墙壁,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哥特教堂有大片的彩色窗玻璃,明亮、美丽、神秘。 哥特教堂的内部的尖肋拱顶,有一种冉冉上升的庄严。 巴黎圣母院不仅仅是建筑,巴黎圣母院是历史,她凝聚着整个法国的历史。 1431年,英格兰的亨利六世在巴黎圣母院内成为法国国王。 1804年,拿破仑波拿巴在这里被加冕为皇帝。 1909年,圣女贞德在巴黎圣母院被教皇庇护十世在大教堂里颂扬。 除了神圣和辉煌的时刻,巴黎圣母院有过她悲哀的章节。法国大革命中,自由女神被送上祭坛,代替了圣母玛丽亚。大教堂里有28个圣经国王雕像被绳索拉倒,被疯狂的革命群众斩首。残缺的石头最终扔进垃圾堆里。 直到1977年,在法国外贸银行的地下室,这些国王中的21位的石头颅被发现,送到一个博物馆中。 后来,拿破仑曾经试图修复在大革命中被毁坏和长期无人看顾的巴黎圣母院,但是他没有完成这项工作。到了1820年间,巴黎圣母院变得如此破败,有不少人打算拆除她。 这个消息传来,有一个人感到非常焦虑。这个人是作家雨果。他不希望拆除这座美丽的教堂。雨果写了一篇文章,号召法国人民留住巴黎圣母院,但是没有人理他。 于是雨果开始写一部小说,这部小说的名字叫做《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出版后,书中美丽的爱丝梅拉达和她美丽的爱情感动了很多人,于是很多人在这个故事的影响下开始加入保护巴黎圣母院。 经过25年的修复,巴黎圣母院大为改观。 800多年间,巴黎圣母院经历了王朝兴衰、英法战争、法国革命、帝国共和、还有两次世界大战,她奇迹般地生存下来了。她成熟而年轻、坚定而优雅,如同美丽的法兰西民族,如同她丰厚的历史,如同她身边奇特的巴黎和绵延的塞纳河。 然而,在这样一个普普通通一天,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午,她毁于一场意外的大火。 法国总统马克龙形容法国人当天的感觉是:“内心在颤抖。” 许多法国人感到了内心颤抖的悲哀,很多人泪流满面,仿佛被烧毁的是自己从小长大的家。 法国几乎是世界最不信教的国家,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有去过一次教堂。但是巴黎圣母院不仅仅是教堂,她是法国的历史、艺术、文化。 马蒂斯画的巴黎圣母院 马克龙说:“我们自己的一部分今天被烧掉了。” 悲哀的不仅仅是法国人,悲哀的不仅仅是天主教徒、基督教徒,而是全世界不同信仰的人。 当天在《华盛顿邮报》的留言区有这样一段话:“我上次去巴黎的旅程,是在我生命中非常艰难的时期。 我几次去到巴黎圣母院,在那里找到了慰藉。 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里我能够敞开心灵尽情哭泣 ……今天的大火让我心碎,因为巴黎圣母院是属于全世界的宝藏。” 从下午到深夜,很多法国人守在巴黎圣母院几个小时不肯离去,他们流着泪祈祷和歌唱赞美诗。 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誓法国将重建巴黎圣母院。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当天在推特上表达了他对巴黎圣母院大火深深的悲哀。但也相信法国人会重建这一奇迹,他说痛惜和重建都是我们的本能。 很有可能,在不太久的未来,法国人民会重建这一伟大的建筑。也许在废墟上重建是我们人类的本能,人类是顽强的,因为我们心中的希望和爱是顽强的。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说过:“爱就像一颗树, 它自行生长,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内心。甚至在我们心灵的废墟上也能顽强地生长。” 【作者简介】子皮,毕业于北大物理系,巴黎大学博士。现居美国从事量化金融工作。近年谋生之余,有时写字。作品发表于电子平台及《青年作家》,《文综》和《侨报》等。获2018北美华文法拉盛诗歌节奖。 【编者按】…
美国人,你们好好想想!杨安泽将用Math带美国往何方?
本文转载自“美国华人”公众号 尽管不是每个美国人都擅长Math(数学),不过你得承认,美国人真心器重Math,他们的口头禅之一就是 – “Do the math”!这话有两层意思:1,Math实在、信得过、经得起检验;2,凡事你得自己会动脑心水清,知道怎么play the number game。 一开始,大概谁也料想不到:老美近乎迷信的这点风俗,与Math自带的魔力相碰撞,竟能使杨安泽那句咋听有些突兀古怪的竞选口号——Math,化学反应般持续发酵,生出饶有趣味和深意的各种现象,带来连串摧枯拉朽的变化……呵呵,也不知这到底是人算呢,还是天算。 MATH VS MAGA 杨安泽:我是特朗普对立面 如果对这场风雨满楼的2020总统大选有所关心,这会你应该知道,Math代表Make America Think Harder! 直译:”美国人,你们好好想想!” 不知为什么,作为总被与数学厉害联系在一起的亚裔一分子,这条标语总让我莞尔,多多少少有一种谁被啪啪打脸了的意味深长。 很难确知,杨安泽推出这条标语时,对孙子兵法做过多少研究。可以确认的是,他把“知己知彼”这条上上计用上了,而且光明正大地用得足足的。经历过上届大选的,听到Math,怎么都不难对应到特朗普的MAGA(MAGA也是一条让我莞尔的标语,联想到Mega的自我膨胀,和总统那张时刻怂天怂地的傲娇的脸)。 杨安泽宣布竞选总统之前著的书:《普通人的战争》(The War on Normal People)。 音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C25cPvp4zg (杨安泽本人朗读) 杨安泽似乎认为,一条标语单挑总统略嫌不足,索性连定位都打包捆绑,干脆大方地:The opposite of Donald Trump is an Asian man who likes math! 特朗普的反面就是俺呀,一个亚裔数学控!(这个梗每次出场,必有掌声、笑声、欢呼声、超强喜剧效果……大家自己补脑) 但是,如果你因此以为,杨安泽和他的竞选标语定位只负责耍宝搞怪娱乐大众,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正相反, 在他的网页上,从宣布竞选至今,杨安泽的整套治国蓝图——从目标、理念到战略、卖点和提案,“人本资本主义”核心不变,覆盖各领域的具体提案多达100多项,条条有板有眼,严密理性。(https://www.yang2020.com/policies/) 杨安泽竞选网站上列出的竞选政策 然而,它的政治主张又是如此大胆、直白、貌似超前和与众不同,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普罗大众因为吃惊、怀疑、不可思议和不以为然,直接把它当笑话和滑稽剧看了。当娱乐和诡秘的面纱一点点撩开,真相慢慢浮出水面,当人们有机会认真了解杨安泽和他整套政治体系的现实根基和个中深意,这个富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生儿,便开始被看到他无量前途的人们宝贝起来,托在手心玩味再三,拍案称奇争相传诵。俨然,他所引领的,不再是四年一次的总统竞逐,而是一道开启未来美国大变革新纪元的,奇迹之门! 当然啰,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杨安泽作为50年来首位逐鹿白宫的华裔候选人,他的里程碑和影响力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完全可以想象,征途之初,及路上的每一步,他的跋涉有多艰难。 历史的每一次飞跃,每一个转机,其实都不是偶然的,都蕴藏着之前的积累酝酿,和时代节点的一触即发。设想下没有奥巴马作为首位非裔总统对历史的刷新,没有特朗普时代国际格局的激荡纷争和朝野人心的焦虑分裂,或许,华裔参选总统的机会,还不知要等多久。对此,每一位了解自己族裔历史和命运的在美华人都应当心知肚明。也因此,在华裔社区内部,尽管长期存在政见差异和历史地域文化造成的隔阂, 尽管有限的华裔投票者未必都选他,但是感觉这一次真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整个美国华人社区对他的关注和支持直线上升!凭良心支持他的还是多,越来越多!某些处心积虑的喷子也找不到缝来喷(顺便提一句,那些专拿AA抹黑的言论真是折堕得让我除了恶心,找不出第二个词);被不断刷新的话题和人气带动,有些开始时冷眼风言的,或悲观认为走不远的同胞,一有实质接触就路转粉,转变的根本原因就一个:杨安泽的领袖魅力,和他引人入胜的治国方略——眼见为实,有目共睹!See it with your own eyes! 我有个朋友是杨帮铁粉,从去年美国华人大会之后就跟踪报道他的竞选动态,全身心投入。而我真正产生印象是四月他亮相CNN Town…
奥巴马夫妇出品首部纪录片,主角竟是中国人
陌上美国 客观、快捷的美国时评和生活资讯。 最近很忙,一礼拜没空写新闻。首先发现“物价飞涨”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海外爱国价格已经飙升到“百万美元的插红旗超级豪车代步”这种瞠目结舌的程度。其次还有代表资本主义腐朽性的富豪狱中自杀事件,传说会有很多欧美政界要人的丑事将因此顺着萝卜藤被挖出来。 这些事改天再评,今天有桩拉风的新闻要说——奥巴马总统夫妇签约Netflix后,出品了首部纪录片,讲的是中国企业家,福耀玻璃工业集团的总裁曹德旺,在美国俄亥俄州建厂的故事。 Image by politico.com 这是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和妻子米歇尔·奥巴马(Michelle Obama)的制片公司“更高地(Higher Ground)”旗下,发行的第一部电影——纪录片“美国工厂”(American Factory)。他们选择在Netflix上合作发行系列节目。 纪录片地点是俄亥俄州的代顿市(Dayton, Ohio),没错,就是几天前不幸发生枪击惨案的地方(点击前文🔗)。 然而,在悲剧之前,这里更广为人知的,是美国曾经的航天航空及传统制造业的基地。对于中国人,关注经济类新闻的可能都知道,这便是企业家曹德旺赴美投资建玻璃工厂选择的城市。 美国工厂影片画面 2008年12月,最后一辆卡车从俄亥俄州代顿市的通用汽车工厂下线,上万人瞬间失业。这一切宣告了曾经辉煌的美国制造业时代的进一步的落寂。 到了2014年,一家中国公司——福耀玻璃·美国(Fuyao Glass America)在此投下了它的第一块地砖,重新建厂开工。一支制造汽车玻璃的员工队伍被启用,其中还包括来自中国的一些职工。 当地许多丢掉工作的前通用公司员工,获得被重新雇用的机会。有尊严的生活回来了,但却又不一样。因为这次面对的是中国老板,没有工会保护,不同的收入待遇,变化的工作环境,干得不好还可能随时被解雇…… 文化大战,随着中美合作下的新的工作机会,拉开帷幕。 “美国工厂”预告片 “美国工厂”有着对全球化挑战更为深入和细微的分析,清醒又引人入胜。 发达国家的工人能否跟发展中国家的同类雇员竞争,劳工权益和全球市场竞争力是否有双全法?此类挑战具体又紧迫。 此片刻画了许多戏剧化的冲突,真实又发人深省。譬如,在工厂奠基仪式上,俄州的联邦参议员谢罗德·布朗(Sherrod Brown)出席,很兴奋地喊了一嗓子“这是联合汽车工人工会代表的时刻”!一旁的曹老板却只差没有翻白眼,淡淡地回了一句,“那样的话咱们就只能让工厂重新关门了”。 这部片子,将犹如军队一般的中国工人的耐劳精神,摆到了美国同行面前,也直接给美国人民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美国的制造业为什么会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下空心化?除了全球资本的逐利性和国家政策上的一些原因,此片也给出了一个现实的答案补充——从业人员吃苦程度和敬业精神上的差异。 除了反映美国工厂发生的事,影片还有一群美国监管人员去福耀中国总部访问的情节。文化差异再次辣眼。 他们惊讶地看着中国工人废寝忘食地排班、倒班,每天的工作节奏犹如军事演习。美国人参加了一个新年的公司活动,被眼前的企业骄傲和爱国主义的混合体深深触动。到访的美国人睁大眼睛看表演者唱革命歌曲,并见到六对员工夫妇在舞台上举行集体婚礼。这对他们都是大开眼界的经历。 美国的管理者们也被中国厂的工人工作条件震惊,比如他们发现一个女工人在没有太多防护装备的情况下,筛选着一堆废弃的玻璃。 与这些热火朝天的干劲对映的现象则是,美国工人被中国管理人员和同行抱怨“干活太慢”。中国人还经常花心思变着法子,用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鼓励自己的美国同行更加上进工作。 但是过于忘我的工作热情,也同样带来一些困惑。许多中国员工深深遗憾自己牺牲的家庭时间太多,没有机会陪孩子和其他亲人。甚至连老板曹德旺都陷入同样的沉思,“自己到底是贡献者还是在做罪人?” 其实这些对比,对于接触过中美两地工作环境的人都并不陌生,也明显不只是局限在制造业。 全球化下,如何让世界一体的经济与分割的政治管理和文化上的地域差异得到和谐共存,发挥最大的效应,造福全人类?在出现各自为政的声音的当下,这个问题更加严峻。 顺便提一句,此片开始拍摄时间在2016年大选之前。也再次证明奥巴马一直关注振兴美国制造业的问题。如果2016年竞选总统的是奥巴马,他应该不会犯压根都不去威斯康辛州这种老工业带做竞选活动的错误。 【编者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徒步西雅图顶级山径The Enchantments Trail
一直向往去西雅图大山里徒步,那里有世界顶级徒步山径。筹划了一段时间。做足了功课,上周日终于(2019年8月10日)启程奔着Mt. Rainier (雷尼尔山)方向去了。西雅图在我印象中阴雨连绵不断,让人得忧郁症的地方。可我看到的是天天阳光灿烂,蓝天白云,让我很快爱上了这座城市。 Mt. Rainier是美国最高的火山,海拔4392米,终年冰雪覆盖。在Paradise公园,我们围着Mt. Rainier走了最著名的小径Skyline Trail,把雄伟的雷尼尔山从远到近,从前到后好好膜拜了一遍。我对大自然总是有种敬畏之心,神圣的感觉。接着两天我们在奥林匹克国家公园走了Sol Duc Trail,这个山径难度不大,瀑布,山泉尽在眼底,风景也极美。 壮观的Mt. Rainier 遥望Mt. Rainier 最美的留在最后, 征服”魔法小道”(The Enchantments Trail)! 这是个众多盆地,位于华盛顿州的高山湖自然保护区(Alpine Lakes Wilderness),在那里能看到雪山羊(Mountain Goat) 。由于景色太美,露宿许可证是很难拿到的,每天仅开放60人。我跟先生说既然拿不到露宿许可证那我们一天走下来吧。他说“全程23 迈(37 公里),上升1700 米的山路一天走下来?别人都是要花2-3 天走完的,我没那金刚钻儿,不冒这险”,那这个瓷器活儿我来揽。之前做过一些功课,到底是从Stuart Lake Trailhead 出发好还是从Snow Lake出发。研究结果决定还是从Stuart Lake出发更合理些,虽说爬升陡些,上升最后一段3/4英里要上爬700 米,比起从Snow Lake那边爬升距离短,痛苦也少一些。就这样背起背包,又一次孤军奋战了。 早上六点多起来很快吃完早饭,先生开车送我到Stuart Lake Trailhead。天气凉爽,填了一个Day Use Permit,挂在背包就上路了。一路上坡大约4.2迈到了Colchuck Lake,碧蓝碧蓝的高山湖水清澈见底,周围环绕着高山丛林,人间仙境一般。 美丽的Colchuck Lake 沿着湖过了一个独木桥,对面是一大片巨石堆,后面的山口就是传说中的Aasgard Pass,上面瀑布飞流直下,Colchuck Lake海拔5570英尺(1700 米)。 双手并用往上爬,只有0.75英里要爬升700米。这段爬得好艰苦,被人走过的地方全是松土,没有放脚的地方,我当时一脚踩空,八字形人往下滑了一米多,我本来就恐高,魂都吓飞了,庆幸到处是石头,双脚卡在石头之间,心想这样爬可不行,得自己开辟条新路,于是专找有石头的地方爬,虽然大腿酸痛,但是安全系数高很多。 我很幸运赶上好天气,怎么也想象不出如果下雨天这怎么爬,那得多危险,想想都后怕。据当地人说每年都有从山上摔死的。 整整花了我6 个小时到达了山顶。四周围的风景让我感觉就像进入另一个世界一样,美的让你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这么艰辛的爬升都太值了。 到处都是碧蓝碧绿清澈见底的高山湖 照片里有Mountain Goat羊妈妈带着羊宝宝 这么美的景色一定要好好享受一下,找了一个湖边坐下,一切都是那么peaceful,着实发呆了一阵。 以为下山会很容易,也许有恐高症的原因,发觉有的地方比上山还难,很陡的大巨石只能坐着一点点蹭着往下挪。 走不完的巨石阵,70%是在巨石间行走的,这个Trail应该改名叫Rocky…
他将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总统?
转自公众号《佛州有料》 当我知道有华人要去参选美国总统,第一反应居然是:…… 搞笑吧? **** 因为看过太多的华裔人士在西方主流圈打酱油的身影,所以下意识地认为,这个姓杨的并不会为自己杀出一条真正的活路。 但是当我看了杨安泽(Andrew Yang)与Ben Shapiro几个月前的一次访谈节目,我便瞬间路转粉,对这个美国历史上第二位华裔总统竞选人刮目相看了一百二十分。 不光是小编我以及一大批因为种族亲近而天然关注Yang的华人粉丝,就连一大批美国白人,甚至是川普的部分支持者都开始蠢蠢欲动,要掉转矛头,支持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亚裔候选人。 杨安泽是实打实的美国精英,本人学经济与法律出身,父亲在IBM和GE工作,拥有69个美国专利;母亲读完统计学硕士后,成为了一名画家;还有一个心理学教授的哥哥。 与其他美国政客不一样,杨安泽的言谈风格 非常务实 ,不打种族亲情牌,也不关注个人形象的宣传,更没有什么国家主义。 事实、数字、逻辑 ,让杨安泽的每一次发言都掷地有声,充满魅力。 每人每月一千美金 政府无条件给全国所有人每人每月发放1000美金现金! 这么一个看上去简单、粗暴、甚至显得很没有脑子的竞选观点便来自于杨安泽。 乍一听,就觉得是一个想要上台作秀表演的网红,没想到这个政策却大有来头,甚至在欧洲一些国家还推行过。它的学名叫 无条件基本收入 UBI(Universal Basic Income) :即政府给每位年满18岁的公民,无条件每月发放固定数量的现金。 在这里,杨安泽把自己的政策叫做“ 自由分红 ”。杨安泽向大众如此解释自己的政策理由: “无人驾驶的发展必定会取代美国数百万货车司机的工作,因为无人驾驶可以做到降低车祸风险,一天可以工作24小时。现在货车司机一天开十几小时,其实十分危险,经常需要用药提神。 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看,无人驾驶对提高美国社会生产力有正面作用,但这数百万货车司机的生计,也会成为巨大问题。 ” “除了货车司机, 将来很多重复性的劳动力工作将会被机器、数据和自动化等等新科技取代, 例如,沃尔玛的收银员、餐厅的服务员、实体购物中心的售货员等等。” “按照经济学理论来说,这些失业的工人会学习新的技能,重新找到工作,但如果你到那些社区去看,就会发现, 差不多一半失业人口都再也找不到工作了, 你会发现酗酒、吸毒和暴力事件上升,这导致了很多的痛苦和绝望,而国家却没有能够去对应这个问题。” “而且这个自动化趋势还在加速进行,所以我们才叫它 第四次工业革命 。 不出十年二十年,大部分的工作岗位都会被自动化和AI代替。 这将是一次社会危机,而我的政策,就是为了尽早部署解决这个危机的方案。 ” 自由分红如何解决问题? 关于“自由分红”凭什么可以解决问题,杨安泽继续解释道:“我们现在的社会为什么贫富差距这么大,为什么很多人生活质量在下降, 并不是因为人们变懒了,而是因为市场的竞争并不公平。 ” “富有的人可以不用担心基本生活所需,可以不用担心生病,可以有更多的创业初始资金,可以更容易获得优质的教育,这些竞争优势,都让自由市场经济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而有了‘自由分红’,可以让更多的人不输在起跑线上,可以让他们在追求新的工作岗位的时候,更多一份保障,可以增强社会经济活力。 如果有基本的财务支持,人们就能腾出时间来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照顾孩子、照顾病弱、参加社区服务等等。 ” “美国有40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 而贫困是一个无底的深渊,绝大多数人无法靠自己摆脱。有了自由分红,大部分人可以立马摆脱贫困,进入正常的生活。 ” “自由分红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越缺钱的人,拿到钱之后越倾向于用来消费。而且同样1000美元,对穷苦的人来说,很可能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
祖孙级对话:社区领袖尹集成的精彩人生
北美养娃那些事儿 立足硅谷,放眼世界,真诚分享,共同成长。《北美养娃那些事儿》由北美家长分享养儿育女,申请大学,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真实故事。 传奇人物 在美国华人中,坚韧智慧的亚裔领袖尹集成(CC Yin)一直是个传奇的人物。 他6个月大时母亲去世,继母苛待他,有一段时间他像流浪儿一样生活。读书后成绩也不太好,没钱,中年后又丢了工作。他的后半生,冒着危险从黑人社区的麦当劳做起,坚韧, 勤劳,智慧,打造了华人麦当劳大王的辉煌。晚年的尹集成致力于推动更多的亚裔投身公共事务,参与美国的政界,为亚裔和其他族群的公平融合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样的精彩人生,是不是应该让更多的华裔了解? 硅谷的家长们,常常听到硅谷创业,成功发达的故事。硅谷的孩子们,常常被“常青藤名校”的梦想牵引,努力地奔向“成功的起点”,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的甚至即使到了“成功的起点”,也不堪重压,中途“退场”。 那么一个人成功的根基到底是什么? 2017年11月11日下午,由美国硅谷联合社区(Silicon Valley Community United)主办,美国亚太公共事务联盟半岛分会(APAPA- PNC)协办的“和坚韧智慧的亚裔领袖尹集成面对面畅谈”讲座,吸引了众多的家长和孩子们。图书馆的座位一加再加,座无虚席。 讲座由对教育情有独钟的90后年轻人Carl Shan主持,他以采访的形式和尹集成进行了祖孙级别的对话,Carl Shan 提的问题广泛深刻,尹集成的思路敏捷,幽默回应,精彩纷呈。 82岁的尹集成以他真实的经历为大家分享他了美国移民心里路程。 听众们听得频频鼓掌,大呼过瘾,非常激励人。 早年 Carl : 尹先生您好。我在Orlando Sentinel上读到一篇文章, 您在文章里谈到您在中国大陆和台湾渡过的的童年和青少年,您可不可以分享一下您的童年及青少年的生活? CC Yin : 首先我感谢硅谷联合社区 SVCU 和APAPA- PNC组织这次活动,看到台下的很多年轻的家长,差不多和我女儿同龄,让我感到很亲切。今天也来了很多小朋友,我就像看到我的孙辈们一样高兴。 我是在中国大陆出生的,我6个月时母亲就去世了,因为家中兄弟姊妹众多,父亲公务繁忙,我从小就被送到乡下和祖父母一起生活,所以我是在乡村长大的,对乡村农场的生活有着一种天然的向往。 当时因为战乱,我很晚才上学。尽管我也很努力,可是学习成绩仍然不尽人意,因此常遭到父亲的批评,我被认为是兄弟姐妹中最笨的一个,姐姐们也常常奚落我。 后来我随父亲和家人从大陆前往台湾,因为不招后母的喜爱,十多岁时被赶出家门,和姐姐四处打游击寄住在朋友亲戚家里,挨饿是家常便饭。 尽管如此,我朋友众多,喜爱运动,生性善良平和,在孩子堆里总是天然的头。无论环境如何,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这是我年轻时的座右铭。 Carl: 您是怎么来到美国的?来美国时的情景还记得吗?当时有没有怕过什么? CC Yin: 我大学毕业后,在台湾服兵役两年,来美国求学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最初只是希望能够组建一个家庭,经济上能够自足,不用太富,只要达到小康水平就满足了。当时我是揣着借来的一百块美金,坐船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一落地就得四处找工作挣学费和生活费,即使找到一份打餐馆的工作也是来之不易。 我当时有没有恐惧?当然有!不懂英文,没有钱,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摸黑,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和未知。当时我到中餐馆打工,为了挣学费,到了周末和暑期就打两份工。 和大多数来美的留学生一样,我研究生读的是工程,主修土木工程。工程是门技术嘛,掌握一门技术,用咱们中国人的话说:踏实。 Carl : 请问您是在哪里遇到您太太Regina的?您构建你们幸福的婚姻生活的秘诀是什么? CC Yin : 我是在华盛顿大学读研究生期间,认识了我现在的太太Regina。Regina学的是社会工作专业,不但学习成绩好,家境也好,人也美丽谦和有教养,追求她的人很多。 我当时是个“穷小子”,没钱没工作,可我踏实,肯干。记得一次大雪天,在众多的学生当中,我是唯一一个知道怎么给车装雪链的,男人的本事就是在这“关键”的时候显示出来的。 在我的不懈追求下,终于赢得了佳人的芳心。后来毕业找到工作,成家立业,养育子女,开始了标准的美国梦。 我构建幸福婚姻的秘诀就是:不要让太太改变,改变别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改变自己,适应太太,这样生活就稳定幸福了。…
控枪控枪,她们在行动
美国在上个周末,发生了两起恶性枪击事件。德州南部的埃尔帕索市(El Paso),本来是美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人口超过68万,谋杀案造成的每年平均死亡人数是16人。周六,21岁的白人男子Patrick驱车几百公里,在墨西哥居民常穿越国境来购物的沃尔玛商场向人群扫射,造成22人死亡24人受伤。 埃尔帕索的受害者追思会 14个小时之后,8月4日凌晨,俄亥俄州的代顿市(Dayton)爆出另一起恶性枪击案。24岁的白人男子Connor是当地社区大学心理系的学生,平常在餐馆打工,他来到了周日城里最热闹的酒吧街区,带着冲锋枪向人群扫击。虽然凶手在30秒内就被警察击中,但伤亡依然惨重,包括凶手在内,总共死亡10人,伤27人(其中14人枪伤),死者中还包括他的亲生妹妹。 代顿的受害者追思会 惨案之后,美国国内控枪的声音高涨。但是,今年早前众议院通过的两个枪支审查法案HR8和HR1112仅仅得到了个位数的共和党票数支持。法案停在了参议院的门前——Mitch McConnell和身后的保守派立法者不会允许任何控枪法案出现在参议院。 川普总统在每次大型枪击案后,也总是采取拖延战术,做一点空洞的承诺,而不是采取任何实质性的措施。到了竞选造势会,又威胁保守派选民,如果不支持他连任,让民主党上台,他们的枪就会被民主党收走。虽然事实并非如此,民主党的主流并不支持禁枪,美国目前也没有禁枪的民意基础。 在埃尔帕索8月3日发生致命枪击事件后,人们聚集在白宫和国会大厦外游行示威,要求总统和参议院对众议院已经通过的对想要购买枪支的人进行背景调查的法案采取行动。抗议者高呼着“谁的白宫?我们的白宫!”的口号,挥舞着批评国会议员不作为的标语“国会懦夫”。 这次示威活动的主办方是一个叫“妈妈要求行动”的控枪组织。查看了一下MomsDemandAction.org网站,她们正在全国各地组织类似的控枪游行,声势浩大。那么“妈妈要求行动”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组织呢? 据她们的网站介绍,“妈妈要求行动”是美国人为争取公共安全措施而进行的草根运动,以保护人们免遭枪支暴力。“我们想通过更严格的枪支法律,努力弥补危害家庭安全的漏洞。我们还在自己的社区和商业领袖中做工作,以鼓励负责任的枪支文化。我们知道枪支暴力是可以预防的,我们致力于保护家庭安全。” 桑迪胡克校园枪击案受害者 “我们是由五个孩子的母亲Shannon Watts创立的。2012年桑迪胡克(Sandy Hook Elementary School Shooting)悲剧发生后的第二天,Shannon开设了一个Facebook小组,传达的信息是所有美国人都可以而且应该做更多的事情来减少枪支暴力。在线对话变成了一场由妈妈、爸爸、学生、家庭、关心枪支问题的公民和枪击案幸存者组成的运动,他们与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开展枪支暴力预防运动,以结束这场独特的美国危机。” “妈妈要求行动”已经在美国的每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建立了分部,并与“市长反对非法枪支”、“学生要求行动”和“枪击案幸存者”(Everytown Survivor)等控枪组织联合,组成了“每个城镇的枪支安全”(Everytown for Gun Safety)这个全美最大的枪支暴力预防组织,在全国拥有近600万支持者和超过35万捐助者。 来自华盛顿州“学生要求行动”的高中生Jaydn和Rosie 有人说,当男人们还在相互厮杀时,女人们正在悄悄的改变世界,让它变得更美好! 请登陆她们的网站(MomsDemandAction.org,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直接进入),加入她们,参加她们在各地的活动,给她们捐款,支持她们! 政客们是不可靠的,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世界。 【编者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争取平等待遇,修订种族研究教材,你我一起参与
再路上 一个跨太平洋的创意旅程。。 欢迎订阅我们的Telegram频道 https://t.me/apapaohio – 背景介绍 – 2016年加州立法委员会通过了一项立法,将种族研究课程从大学下放到K-12,成为高中毕业的必修课程,并开始这个课程教材的准备。美国其他的州都在观察,计划跟进这个做法。 虽然这个课程设置的初衷是好的,但没有想到,2019年5月此课程的大纲课公布后招致了广泛的争议。有批评认为大纲的内容助长仇恨,导致分裂,有些史实描述不准确。洛杉矶时报更是发表编辑部文章说,这个大纲极为片面,训练集体思维,强加给学生预设的政治观点。很多人在质疑,这究竟是教育还是灌输。 2020年8月,种族研究大纲的第二稿公布。鉴于第一稿遭遇的广泛批评,虽然一些议题的阐述在语气上有所减弱,一些历史事件的陈述被修改或者删除,但大纲所遵循的价值观和指导原则并没有改变。它依然从种族主义和种族欺压的视角,将白人与有色人种之间的对立作为研究的主调,忽视各族裔的发展和贡献,同时将种族间的差异完全归咎为白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特权,忽视文化和社会行为造成的差异。这种研究不但片面而且严重脱离了实际情况。 目前这个大纲在加州教育部网站上面向公众,征求意见。如何参与?请继续阅读本文。 – 什么是种族研究 – 种族研究,Ethnic Study,长久以来一直是美国大学的一个选修课程。一个均衡全面的种族研究课程应该让学生们学习各个族裔不同的文化和贡献,增进对不同族裔文化的了解,这也是2016年加州立法者推出这个提案的初衷。当这个课程下放到K-12,并作为必修课,对课程性质的指导思想和要求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 种族研究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可以从历史和社会科学的角度研究某几个在美国历史上被种族化的族裔的文化和历史;也可以深度比较几个族裔在历史,政治,文化,族裔构成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目前的状况;还可以探讨这些族裔的构成,经历在一些重要的历史阶段所面临的挑战,等等。这一切都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多元化的美国的各个族裔的了解,提高社会公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位亚裔医生在读了刚刚公布的加州种族研究的大纲后说:“这个政治倾向严重的大纲将学生分为受害者和压迫者,这将会分裂而不是团结社区。同时这个大纲里介绍的大都是有政治色彩的人物,介绍的几个艺术家不是很知名,但特点是都有激进的政治倾向。我们亚裔有很多著名的作家,企业家,科学家,医生和创业者,他们在都在哪里呢?这种有意识的回避是在破坏亚裔文化和传统的真正价值。” 另据一家犹太非盈利组织,AMCHA Initiative,9月10日的报道,刚有90家组织参与签名了一封公开信,要求加州州长Garvin Newsom或者将种族研究作为K-12课程的AB331 法案(即在加州 K-12 开设此课程的法案)推翻或者要求修改这个单一政治色彩的,不够平衡全面的教学大纲。他们重申学校是教育场所,不应该用来从事政治信仰的宣传和政治参与的鼓动,并认为这对犹太学生有威胁。 同时,笔者经过亚裔领导力论坛(NCLF)的介绍也了解到,课程中有关华裔的陈述只提到了华工参与的跨东西海岸洲际铁路的修建,呈现华裔被剥削歧视的历史。日本裔,韩国裔都没有在教材中出现,连马丁路德金非暴力的抗争也被排除在大纲外。另一方面,由于教材主要展现有色人种被白人殖民和欺压的历史,一些在历史上受压迫的族裔也希望进入这个研究,阿拉伯裔社团经过游说将其内容归并在亚裔的章节显示。 – 如何参与 – 当种族研究大纲第一稿公布时,犹太裔组织是最早针对其中反犹太主义言论发出批评的声音的。包括犹太公共事务委员会(AJC)在内的组织组建了一个修改大纲的联盟。2020亚裔领导力论坛的主要嘉宾之一,Elina Kaplan就是其中一个非盈利组织,Alliances for Constructive Ethnic Study,ACES的联合创建者。 目前加州种族研究课程第二稿大纲在征集意见,ACES希望联系到这个大纲里所有展现的种族的社区组织,让他们参与到对大纲的审核和提出建议的程序中。种族研究大纲虽然是在加州设计和贯彻,其他州都在观察和跟进,据说俄勒冈州已经开始实施。 亚裔是美国目前增长最快的少数族裔,随着美中冲突日益激化,如何展现华裔在美国这个多元化国家的发展历史,尤其是正面贡献对我们的未来至关重要。非常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对目前大纲的看法及愿景。感兴趣的个人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虽然呈交意见的截至期是9月30号,但是教育部的讨论将在10月中旬才进行,故而不要因为担心过了截止期而放弃参与。) 点击左下角,进入Alliance for Creative Ethnic Study的网站签名,可以参考ACES提供的sample letter,也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内容。 登录加州教育局网站,根据网站上提供的邮件地址( ethnicstudies@cde.ca.gov)直接与教育局联系。 观看2020NCLF论坛有关此议题的录像,可以通过下面链接观看: http://www.dingdingtv.com/?p=64713 其他参考链接:不断更新中。。。 NCLF Forum Updates: Press Release on 9/17 5pm…
亦喜亦悲,苦乐参半 – 好莱坞新片《别告诉她》
硅谷生活家 硅谷企业家你知道几个,硅谷生活家是什么样子呢? 去年《疯狂的亚洲富豪》上演时,海外华人奔走相告,欢欣鼓舞,着实激动了一把。最近好莱坞又推出一部全亚裔面孔的电影《别告诉她》(The Farewell),并由在《疯》片中饰演女主角的新加坡富二代闺蜜的Awkwafina担任女一号。 Awkwafina原名林家珍,是中韩混血的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她崭露头角是作为饶舌歌手,现在已经成了小有名气的电影演员。除了两部亚裔电影外,她还跟Sandra Bullock、Cate Blanchett等大明星一起演了《瞒天过海:美人计》(Ocean’s Eight)。 另外还有两件小事也说明她的演艺事业正在升温,一件是她主持了大名鼎鼎的Saturday Night Live: 另一件是接连好几天我都在电视上看到她为谷歌手机做的广告: 她在广告中义愤填膺地控诉某些手机容量不足:“昨天我删掉了一张奶奶的照片,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要给奶奶照相!” 导演王子逸(Lulu Wang)六岁跟父母来美国,从小接受古典钢琴训练,在大学主修文学和音乐,大学毕业后搬到洛杉矶开始电影生涯,也是电影界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年轻亚裔女性。 《别告诉她》讲的是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但美国人匪夷所思的故事。 纽约艺术家比莉(Awkwafina饰)的中国奶奶患了晚期肺癌,只剩下三个月时间。家人决定对奶奶隐瞒病情,但特意安排大孙子和只认识三个月的日本女友结婚,让全家人以参加婚礼为由,回中国和奶奶见上最后一面。 比莉不能理解这种谎言,认为奶奶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为自己安排后事,但家人自然不同意她。她跟姑姑的对话很有意思: 比莉:“如果她想跟大家道别呢?”姑姑:“道别?那多痛苦!这么痛苦的事就别让她做啦。” 结果整场婚礼只有奶奶欢欢喜喜,其他人都强颜欢笑。大伯父致辞时泣不成声,声称自己流下的是“喜悦”的泪水;表哥酒醉之后,忍不住痛哭流涕。 虽然被有些人称为《疯狂的亚洲富豪》第二,这部电影跟《疯》片有天壤之别。《疯》片是炫富,是灰姑娘和王子的童话故事,采用的是夸张的漫画风格;《别告诉她》是普通人的平常日子,中年人脸上都是岁月的风霜,每个角色都像去超市买菜时会遇见的人,走的是亲切细腻的写实路线。 电影一开头就幽默地说,这个故事是“基于一个真正的谎言”(Based on an Actual Lie), 有别于很多美国电影开头声称的“基于一个真实的故事”(Based on a True Story),让观众会心一笑。但与其说电影展示的东西方文化冲突的核心是“善意的谎言”,不如说是对个体的不同定位。 西方文化并不排斥善意的谎言,英文中甚至专门有一个词叫white lie。平时跟美国人打交道,也一定会注意到他们大都彬彬有礼,很少出口伤人。倒是我们同胞中“心直口快”的比较多,动辄会对别人的相貌、健康、衣着等私事做出让人尴尬的评价。 但东西方文化对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位置确实看法不同。东方文化可以搬出“家庭”这柄尚方宝剑来逼个人屈服,西方文化则更尊重个人的意愿,不用家庭和祖宗的大帽子压人,更不会让家庭替个人做决定。 正如片中人物对话时所说,美国人会认为对奶奶隐瞒病情是对她的不尊重;但在东方大家庭中,这样的做法是替病人分忧解愁,是对她的关爱和保护。 电影的内容是家庭的聚少离多和即将到来的死亡,这是感性话题。一家人几十年来第一次团聚在一起,围着一张圆桌吃饭,表面的圆满之后有一种无奈和伤感;奶奶给比莉塞红包时“不许拿去交房租,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的叮嘱温馨感人;比莉和爸爸妈妈回美国前和奶奶告别,奶奶站在小巷里向渐行渐远的车挥手的镜头也赚取了不少眼泪。 但这部电影的风格又是喜剧。电影开场比莉和奶奶的对话就很有喜感,后来笑点也很多,比如奶奶威风凛凛的太极拳,关于“中国好还是美国好”的对话,亲人们不分时间、不问场合地倾泻出来的帮比莉解决终身大事的不可遏制的冲动。 给爷爷扫墓的那一场戏也令人捧腹。亲人们慷慨地将(假的)iPhone等好东西烧成灰,送给阴间的爷爷享受,却在是否该给爷爷派送香烟这个问题上遭遇瓶颈。有人认为爷爷去世前戒了烟,有人认为他并没真戒,只是在忽悠奶奶。两派互不相让,展开了比总统竞选还要激烈的辩论。 因为喜剧的形式和悲情的内核,苦乐参半的喜剧(bittersweet comedy)是对《别告诉她》的准确定位。 去年《疯狂的亚洲富豪》上演时,各方面评价也很高,后来还得了金球奖提名。我作为亚裔有点心虚,认为是好莱坞看到亚裔面孔的电影如凤毛麟角,照顾弱势群体,网开一面,以资鼓励。 这次的《别告诉她》也得到好评,我的底气就比较足了。除了又为亚裔刷了一把存在感之外,这部电影真心不错,实至名归,推荐! 【编者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她是美国华裔国会议员第一人
最近在一个支持杨安泽的微信群里看到这样一段话(大意),觉得特别有意思。 “你得相信, 人跟人有很大的不同。有个华人朋友(已经快是过去时啦)跟我说不选杨安泽, 因为被华人黑的时候太多了。我最终想明白了,他自己不就是那个黑华人的华人吗?” 我们固然不能仅仅因为一个人是华人就支持他,但更不能因为他是华人就反对他。我们首先要去了解他(她)。 我今天要讲的一个华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国会女议员,已经连任6届,在位10年,还是强大的国会亚太裔议员团(4个参议员+57个众议员+2个美国管辖区代表)的主席。她就是Judy Chu,赵美心。 记得前几年,尤其是2018年中期选举之前,在华人圈,尤其是微信里,有一股攻击抹黑华裔国会议员的风潮,有些华人似乎要竭尽全力把硕果仅存的几个华裔议员拉下马。结果,在2018中期选举中,孟昭文(Rep. Grace Meng, D-NY)、赵美心(Rep. Judy Chu, D-CA)和刘云平(Rep. Ted Lieu, D-CA)等国会现有的三名华裔众议员皆顺利高票连任。代表加州第27选区的民主党众议员赵美心,更是以78%的高得票率轻松击败对手。可见这些华裔议员都有很强大的民意基础,某些华人不应该误判形势、逆势而为。 话说来自加州的赵美心,乃是美国第一位华裔女性联邦议员。她2009年首次(特殊选举)当选后,一直连任到现在。在进入政治之前,赵美心曾经想做一名计算机工程师。而随着美国七、八十年代亚裔民权运动的兴起,她决定从政。下面是她的故事。 学霸从政 美国加州的洛杉矶,是亚裔移民最早,现居人数最多的城市之一。这里正是赵美心出生长大的地方。 赵美心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参政。事实上,我以为我会成为一名计算机专家。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大学(UCLA)选择了数学专业。后来我修了一门亚裔美国人研究课程,这门课打开了我的视野,它像是在我的头脑中闪过一束光。因为我发现,帮助亚裔美国人真正获得平等才是更重要的。” 赵美心1953年出生于加州。她认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亚裔在美国社会的形象没有获得充分的表现。 赵美心说:“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并不为自己亚裔的身份感到骄傲,因为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领域,缺乏足够的榜样,比如在电影或电视里,还有其它地方都是这样。我认为这需要改变,不应该这样。” 但这并不是促使赵美心决定从政的关键事件。她说:“一直到蒙特利公园市出现反移民的独尊英语运动,我才真正觉得需要出来竞选公职了。” 蒙特利公园市(Monterey Park)位于加州洛杉矶地区,是赵美心现在所代表的选区内的城市之一。1985年蒙特利公园市议会试图推行一个议案,要求居民在此地区内只能使用英语,被称为独尊英语(English Only)风波。在此之前,美国移民与国籍法两次修订,放宽了移民的配额和限制,大量华人移民到美国,尤其是加州沿海地区。蒙特利公园市议会的这个议案正是大量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发生文化碰撞的一个案例。 赵美心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当时我们有成千上万人签署请愿书去阻止那个议案。但这件事以后,我清楚的认识到,市议会并不代表整个城市。所以我就决定参选(市议员)。这开启了我竞选公职的生涯 。” 赵美心在2016年出席了蒙特利公园市的100周年纪念。而出面协调并平息蒙特利公园市的独尊英语运动,正是她政治生涯的起点,从1988当选市议员到2001年她进而出任蒙特利公园市长。2001至2009年,她担任加州众议员和加州平稅局委员。随后分别代表加州第32和27选区任联邦议员至今。 亚裔身份 赵美心说亚裔身份让她以族裔融合为荣,她关切选民的种种困难,尤其是少数族裔的遭遇。 赵美心说:“他们申请亲属到美国来,但在长达10年或20年之久的等候名单上,这是非常令人伤心的。因为如果说一位奶奶申请她成年的儿子过来,可能需要几十年,等到申请获批的时候,她可能都不在人世了。” 而留学生因签证限制在美就业困难的问题也是赵美心的关注点之一。 “他们从海外来,在我们的大学学习,表现非常好。但是我们却在流失我们国家自己培训的人才,因为我们没有足够多的H1B签证。” 2013年,赵美心与其他四位国会议员联合推出边境安全,经济机会,和移民现代化议案。议案规定根据申请者的学历、工作背景和技能实行积分制绿卡,并加速亲属签证申请过程,处理积压案件。 赵美心也曾在2012年对美国国会审议高技术绿卡(STEM) 提案投反对票,引起华人留学生群体和美国当地华人社区的不满。这项提案为STEM高等学位毕业生提供5万个绿卡名额, 但却是以取消5万个绿卡抽签名额(Diversity Visa Program)作为交换条件。 赵美心当时的解释是,共和党的STEM提案为了增加高科技移民名额,牺牲多元化移民名额(即绿卡抽签)。美国作为移民国家,不应为一部分人开启大门的同时,对另一些人关上门。 笔者未必完全同意她的解释。但是她作为国会众议员(或称民意代表),代表加州27区,就必须反映该选区选民的意志。她连续高票当选连任,就说明了这一点。 社区榜样 赵美心的成功对选区内的女性是一种鼓励。拉莫斯女士是21世纪房地产公司洛杉矶地区的一名销售代表,她在2016年4月荣获了赵美心颁发的年度杰出女性奖。 拉莫斯说:“我当时正在探索内心新的高度。在得到这个奖后,我觉得重要的是要达到一个不同的程度和高度,以不同的方式帮助人,让(自己)更强大。我希望能够带领其他男女、其他家庭,让他们的生活发生变化。” 拉莫斯除了做本职工作以外,还在社区里担任很多职位,并大量参与志愿者服务,帮助老人、女性和孩子。这也是赵美心推崇的理念:给需要帮助的人力量,成为他们的向导,让他们能获得美好的愿景。 赵美心说:“我以前就没有这样的愿景,我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才建立起愿景。社会规则实际上会歧视某些群体。这导致这些群体受到抑制和压迫,让他们无法有更高的梦想。” 赵美心鼓励年轻人,尤其是少数族裔,要了解并参与政治。对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华裔参政,她以自己的经验提出建议,鼓励参选人贴近社区,真心倾听选民的诉求。 自2009年当选国会议员入驻华盛顿以后,赵美心说只要没有紧急事务,她每周定要回到洛杉矶的选区,不仅为家人,也为当地的选民。 “我仍然在坚持这样做,”赵美心露出了爽朗的笑容。当被问及感受时,赵美心说:“这确实很累,但是我知道会被人们认可。” 外甥自杀 赵美心1953年出生于加州洛杉矶,是四个兄弟姐妹中的老二。她父母来自广东江门新会,1948年移居美国。赵美心1978年结婚,丈夫伍国庆(Mike Eng)是前加州州议员,他们没有孩子。而她的远房堂嫂共和党人赵谭美生(Betty Tom…
女科学家邱香果被加情报部门带走,美国华人该怎么“混”?
近日,一则“发明埃博拉病毒‘解药’的华裔科学家被加拿大情报部门调查后带走”的新闻刷爆网络。 2019年7月5日,病毒学家邱香果博士因涉嫌“违反政策”被护送出位于加拿大温尼伯的国家生物实验室。请点击篇尾“阅读原文”链接了解事件详情。 邱博士是国际知名的病毒学家,她曾和同事一起开发了治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ZMapp。她此次被带走的消息令人震惊和费解。目前此事件正在调查当中,人们都希望知道真相。但也有人表示,邱博士被带走并非偶然,因为据称美国联邦调查局也在调查涉及在美华裔研究人员的案件。 Dr. Xiangguo Qiu accepting a Governor General’s Innovation Award at Rideau Hall in 2018 (CBC News) 纵观近段时间身在北美、尤其是美国的华人总会遇到这样的或那样的“麻烦”,不免令很多人担忧,难道在美国的华人真的“混”不好吗? 白人自然不必说,无论你承不承认,他们都是美国社会的主流,而一直被很多人描述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非裔更是一个惹不起的群体。而华裔,似乎永远都是这个国家的模范族裔,重视教育成绩好、能吃苦耐劳、从不惹事生非。 但即便这样,在社会上的地位仍旧摆脱不了忍气吞声,被人欺负的现状。 2008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裔总统,很多华人不免感叹,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出一位总统。 2008年之后的近10年里,华人一直在做着这个梦,这个信念一直存在心中没有改变过。 2018年年初,一位名叫杨安泽的华裔年轻企业家宣布要竞选2020年美国总统,消息一出,震动了整个华人的圈子。但随之而来的是不被看好和痴人说梦的评价。 直到2019年6月26日民主党首次电视辩论的第二天,当杨安泽站在辩论台上时,很多人不禁感叹,华人离美国总统从未如此接近过。 44岁的杨安泽在数个月前还名不见经传,但似乎就在一夜间,这位首次涉足政治的科技行业企业家,成了互联网上最受关注的总统参选人之一。 “一个擅长数学的亚裔”,这是他的支持者对他的描述。 BBC的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杨安泽的支持者,想知道大家为什么支持他。这些人中,有华裔、有拉丁裔还有白人。 “支持杨安泽,因为我觉得他有很好的理念。” “他有前瞻性,其他人总是谈老的问题,但杨安泽谈的是未来的问题。” “一、因为我是学经济的;二、因为我是移民;三、因为我在科技公司工作,他是唯一提出解决办法的人,自动化的问题每天都在发生。” 6月26日的电视辩论上,尽管发言时间很短,但很多人还是看到了这个自信、说话条理清晰、有着创新执政理念的亚裔年轻企业家,在一步步带着很多华人未完成的梦想前进着。 7月11日,杨安泽在接受POLITICO采访时表示,他在今年第二季度筹集了280万美元竞选筹款。他的团队表示,99.6%的捐赠者都是小额捐赠者,这意味着他们捐的钱不到200美元,但支持者的数量很多。 7月31日,杨安泽参加在底特律举行的第二次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会,得到靠近9分钟时间,通过CNN的直播,面对全国选民,简明扼要地阐述自己独特的政治理念。现场反响热烈,辩论会后CNN的王牌主持人Anderson Cooper又对他进行了长达15分钟的专访,让他有机会更详细的解释自己的理念细节和背后逻辑。 目前,杨安泽支持者们的热情高涨。据杨安泽的团队统计, 7月30日一天他就收到15万美元的群众捐款。相信杨安泽在31日辩论会的表现会让他的选情进一步升级,在竞选美国总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杨安泽正在通过总统竞选这个美国最高的政治舞台来显示华裔作为社会服务者和领导者的高大形象,改变现有的针对华裔的成见与偏见,带领华人打破天花板,突围并前进。 杨安泽7月30日与密歇根华人见面(龙鹰电视) 【编者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参加女儿普林斯顿毕业典礼,感悟藤校培养什么样的人
相约晓霜 你来过,我走过,我们是否相遇过? 也许是某一个场景,也许是某一个人,也许是某一首歌,也许是某一段文字, 曾经给我们留下刻骨铭心的感动,记录下这些生命的痕迹,在岁月静静流逝的长河里,让我们知道自己曾经这样活过。—晓霜 Christopher Eisgruber 校长在普大毕业典礼 【 写着前面 】四年前送女儿去东部上大学,依依不舍道别的的情景,恍如昨日。四年很快过去,六月迎来了孩子的毕业典礼。这篇文章记录了六月在普大参加女儿毕业典礼的整个过程。文章有些长,写的时间也有些长,几次停笔又拿起,为了能留下这一份记忆,我把它写下来,存放到这里。—— 晓霜 六月初,普林斯顿大学城汇集了几万世界各地而来的校友,家长和游客;每一位毕业生的家长,见面都友善地致意,互道祝贺。有些国际学生的家长说上次送孩子来上学,第二次来这里是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我和先生虽然来过这里几次看望孩子,但每次只是短短地停留 2 – 3 天,我们对这里的一切依然是像送孩子入校时那样,充满了新奇,对这个校园混杂着熟悉和陌生的情愫。 无论是住在附近的,还是远道而来的家长,都一样感叹,四年过得太快了。 记得开学典礼的活动都是为新生准备的。那天,看着1200位新生集合在 Cannon Green 大操场, 开始游行 (Pre-rade),经过 Nassau 街,走进学校的 Fitz Randolph 大门,象征着他们从此开始四年的大学生活。 四年前的开学典礼, 女儿和新生走进学校 Fitz Randolph 大门 (2015.9.13 晓霜拍摄) 家长目送新生走进学校的 Chapel 参加开学典礼,我们在 Chapel 外面的广场听着校长热情洋溢的开学致辞。我的记忆定格在那一天,2015年9月13日。教堂外面的枫树正在慢慢地改变颜色,我想象着孩子在未来的四年里会在这里度过怎样的时光,四年后会成为怎样的人。 一晃四年就过去了。毕业活动有一系列隆重的庆典,每位毕业生可以邀请五位亲友参加(学校给五张票)。有些家长提前一年就预订了宾馆,因为在毕业季,普林斯顿这个小镇每年会有好几万人来访,据说临时很难找到旅馆。 我家也是很早预定了宾馆。当时看到学校毕业典礼的主要活动是从 6/2号(周日)到 6/4 号(周二),于是定了前一天,周六飞到普大参加三天的毕业活动。但是没想到毕业活动从星期五就开始了,校友和家长们陆陆续续到来。 周六毕业生午餐会,毕业班拍集体照。 毕业班集体照 (由 Louis Zhou 拍摄) Annual Reunion & Pre-rade…
杨安泽新闻发布会:自由红利,气候问题,移民及对外政策
2019年7月23日,美国总统候选人杨安泽在曼哈顿中城的竞选总部办公室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十多家媒体就杨安泽的竞选理念和政策做出了提问。 图源:纽约侨报 杨安泽首先与大家分享了他决定参选总统的初衷。他认为这与他过去几年的经历有很大关系。作为一个创业家,杨前些年一直致力于为人们创造就业机会,然而自动化却在以更快的速度让工作机会消失。 杨希望这个问题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而华府的政客们却对这一情况不甚了解,或者采取完全无效的方法来应对,比如说就业再培训。杨希望换一个方案来解决问题,提出了UBI(全民基本收入,又称自由红利)。 真正让杨安泽找到突破口并拾起信心的是二月和Joe Rogan的那次访谈。在大约千万人收看或收听了节目之后,杨的知名度大涨,为他的竞选道路奠定了基础。 图源:Yang2020 至于对外政策方面,杨安泽对于加沙问题作出了简要回答。他提到,他不希望美国参与到中东的一些冲突和纠纷之中。他希望美国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他自己也称目前还没有什么新的策略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支持现有的巴以分治策略。 在被问到如何应对气候问题时,杨表示,最好的方案是让联邦政府来应对,因为他们能够调集赈灾资源或是刺激新能源的市场。杨还引用了一组数据,美国的国家公园只得到了应有维护经费的5%,他认为如果联邦政府能够在基础设施上花更多的钱,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就不会那么可怕。 图源:LATimes 还有媒体问到,在政治选举中,华裔似乎更加倾向于支持华裔候选人。但是现在也有一些偏右翼的华人更多地发声反对自由红利(UBI)政策,因为他们认为UBI并不现实,听起来很像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对于这些观点,杨安泽认为,华裔美国人对于竞选者的偏好并非来自他们的身份,美国华裔在竞选中,也并非只为华裔候选人投票。如果一个候选者可以为当地经济带来发展,这与他是否是社会主义者没有太大关系。 图源:Al Jazeera 说到自由红利政策,每月1000美元,如果不是直接发放给被救济者,也会用在政府扶持政策上。杨安泽认为,直接向民众发放现金,更能够刺激消费,让现金回流市场。 现场还有记者问到,关于“发放现金”所产生的财政支出,究竟来自哪里?是来自大型企业的既得利益者,还是来自广大纳税人? 杨安泽表示,自由红利政策所发放的现金,将来自对大型企业征得的增值税,比如向亚马逊和谷歌等大型公司征收10%的增值税(Value-Added Tax, VAT)。由于享受联邦税收抵免和扣除股权补偿,亚马逊已经连续两年没有交联邦所得税,杨安泽表示,作为全世界最具价值的上市公司之一,亚马逊应该支付联邦税款。 图源:New York Post 在意大利,自由红利政策已经实施很多年。与会的意大利媒体便向杨安泽提问到,他是否研究过自由红利政策具体是如何起效果的。一些持批判意见的人认为,人们如果每个月可以拿到1000美金的红利,那么他们就会选择停止寻找工作,这项财政支出,政府可以承担得起吗? 杨安泽表明,在他看来,自由红利政策所提供的1000美金并不足以支撑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这一政策主要惠及的人群,像是新手妈妈,她们无法及时回到职场,同时又要担起抚养新生儿的职责;还有刚刚毕业的青少年,每月的1000美元可以大大减少他们独立生活的压力,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1000美元不足以负担一个人的全部生活,但是能够给美国人民一个机会,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也能够鼓励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图源:e-emigrate 采访接近尾声时,有记者问到关于移民的问题,杨安泽就移民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杨安泽表示自己作为二代移民,对于移民政策保持开放态度,他说,移民可以使一个国家变得更强大,更有动力。在采访中,他举了硅谷的例子。数据显示,硅谷50% 以上的企业都是外来移民建立。放眼全球,说到创新就不得不提硅谷。杨安泽说,在硅谷的CEO很多都是二代移民。他希望通过多引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使美国变得更加强大。他也提到,如果他能够成为美国总统,会多开放H1B(特殊专业人员/临时工作签证)签证,使那些人才更加方便地来美国工作。 杨安泽在本次采访中侃侃而谈,他开玩笑地说到,如果那些在美国接受教育的人才不能留在美国工作,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他就会在那些国家成立工作室,继续招聘在美国学习的人才为美国工作。反之,人才将来会对自己的国家作出贡献,从而对美国造成威胁,这也是他不希望看到的。 最后,杨安泽说到,如果自己能够成为美国的总统,他会让美国变得更加强大,使这个国家吸引更多的人才。 活动预报 “美国总统候选人辩论会” 第二轮Watch Party 7月31日(周三)晚7:30,新花餐厅 欢迎带家人朋友一起参加 报名:(点击“阅读原文”) http://bit.ly/July31YangDebateWatch Yang Gang Debate Watch Party in Columbus Family and friends welcome! Wednesday, 7/31, 2019 at 7:30…
美国华人的团结,再从“沙滩上的女人”说起
我以前给大家讲过这个故事,是在福克斯新闻网上一篇英文评论文章里看到的。文章标题是“I made a great discovery when I stopped staring at a woman on the beach” (当我停止盯着沙滩上的那个女人看时,我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一开始觉得作者有点标题党,不过读完却产生了共鸣,并引发一些思考。文章不长,大意如下。 天刚破晓,我目不转睛地看着海滩上离我几英尺处的一个女人。我是来看日出的,她却让我感到紧张。 她大概五十多岁,蜷缩在她的手机屏幕前,不停地刷手机,而不是看我们面前惊人的日出。这似乎很可惜,真的 — 那么壮丽的美景就在她面前,她却没有注意到。对此,我却并不感到惊讶。 昨天,也是在海滩上,她和她丈夫坐在我们家人旁边。她只是坐在那里一边看着手机,一边晒着太阳,她的脖子向前伸直,从不抬头。甚至当她起身到海水里走动时,仍然把手机放在手里,轻轻挥动。 现在,在大自然创作的最好的美景面前,她还是在低头看手机。 我想,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生活方式。 这时候,圣灵突然对我说:“你应该知道,你同样在分心,而不是在看日出。更糟的是,她只是被电话分心 — 而你却是在自以为是地偷窥并审判她人。” 哎呀,我幡然醒悟。 我马上把目光移开,不再盯着那个女人看。这时候,我发现自己整个人轻松起来,全身心地去享受展现在我面前的大自然的杰作,而不是操心她在干什么。 圣经说:“一切评断人的啊,你在什么事上评断别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为你这评断人的,你自己也在做同样的事。” (罗马书2:1)。正如奥斯瓦德·钱伯斯(Oswald Chambers)在《我最崇高的主》一书中所写的那样: “如果我看到你眼中的小斑点,就意味着我眼中有一块梁木,我看到的每一个错误,上帝在我身上都会看到……不要再为别人准备一根量尺。每个人都有一些特殊情况,是我们无从得知的。” 也许,我并不知道,那个女人的孙子正在重症监护室,她一直在检查她的短信里是否有更新信息。也许,她正在查收一个大的财务决定的电子邮件。或者,也许她只是在玩手机游戏 — 为什么我要在乎呢? 上帝并没有任命我去评估那个女人的手机使用情况,也没有让我在这个问题上看不起他人。他叫我爱别人。虽然有时可能会要求我指出一些严重的、明显的错误,但我却被要求以谦卑的态度去做(加拉太书 6:1)。 我们需要让世界休息一下,停止寻找他人的不完美之处,留给上帝去评判吧。这样,我们可以从我们的眼睛中移走梁木,更好地看到上帝放在我们面前的许多美好的事物。 作者显然是一个基督徒,文中引用的圣经里的话是耳熟能详的,但这些人人皆知的道理在实践中却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尤其是在政治领域,政客们总是指着对手的缺点大叫,对自己人的错误却装成看不见。 我无意去评判美国的政治体系,也许这种政客的互斗是民主政治的不可避免之恶。我想在此,再次从上面这个故事说开去,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我们美国华人在政治实践中应该如何保持团结,防止内斗。 2018年元旦,我们几个志同道合、意气相投的朋友在俄亥俄北部的一个小镇聚会,商量怎样把为数并不多的华人团结起来,提高华人整体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谈到团结,一个朋友问我,我们都知道要团结,可是怎样才能团结呢? 我当时一愣,想了想说,团结确实很难,但我们可以从不相互作对、不相互拆台开始。我们都有不同的背景,属于不同的团体,有的开放,有的保守,有的支持民主党,有的认同共和党…… 也许在另一派的人眼里,我们就是那个沙滩上的女人。 2017年底,有一个右派朋友把我拉进一个刚成立的为前加州共和党州议员Bob Huff助选2018联邦议员的微信群,我一进去,马上有人跳出来说我是左派,不应该进这个群。有人翻出2016年初选时我接受媒体采访称支持希拉里的文章,和我在“美国华人”公众号写的文章“反移民就是反美国”,说我是支持非法移民的“极左”,要求群主踢我…… 在某些人的人眼里,我就是那个沙滩上的女人。 近几年来,由于在跟平权法案(AA)相关的一些议题包括亚裔细分上的态度,民主党尤其是华裔民主党议员被一些右派华人视为敌人。在一些右派微信群甚至贴出所谓“十大华奸榜”,囊括了几乎所有重要的华裔国会议员和加州纽约的华裔政治人物。在他们眼里,这些华裔精英就是那个沙滩上的女人。 2018年2月,FBI局长等政府高官在参议院一个听证会上说中国学生、教授和科学家们都有间谍嫌疑,需要“全社会性”的应对措施。亚裔社区、尤其是华裔社区对此言论感到震惊和愤怒。一方面,这种广泛地针对来自一个国家的人的言论违反了美国的价值观和联邦法律。另一方面,由于普通的老百姓很难区分开来自中国的学生、学者和具有华人血统的美国公民,FBI局长的言论助长了对针对华人整个族裔的偏见与歧视,具有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 这时候恰恰是这些华裔议员在第一时间站出来批评这种言论,保护华人的安全,维护华人的权利。从李文和,到陈霞芬,再到郗小星,每次华人学者被莫须有地指为间谍时,也是这些华裔议员站出来,给予最强力的支持。 现在回头看,“泛谍论”愈演愈烈,从德州的MD Anderson癌症中心到亚特兰大的Emory大学,处于科研尖端的华人科学家们处境艰难,岌岌可危。这些华人议员们的支持更为重要。 不管你是左派还是右派,是开放还是保守,我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都是华人。也许我们关心的议题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但是我们都是在为华人的权利而努力。至少,我们应该停止像盯着那个沙滩上的女人一样看待对方! 从2018年开始,有一个华人,正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登上美国最高的政治舞台,他就是正在竞选2020美国总统的杨安泽先生。他的竞选口号是:不偏左,不偏右,向前走!(Not left, not…
华裔少年,相聚江南
华裔少年,相聚江南 — 记2019江苏经纬大学生夏令营 从7月8号到19号,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江苏省委统战部主办,江苏省华文教育发展中心、常州大学、常州市委统战部承办的“2019年海外华裔暨港澳台大学生经纬江苏营”在美丽的常州大学如期举行。来自美国(5人)、加拿大(8人)、西班牙(10人)、德国(6人)、澳大利亚(1人)及中国台湾(2人)的32名华裔大学生相聚常州,与中国传统文化亲密接触,参观江南美景,享受中国美食,跟同龄人建立跨国友谊。。。 短短12天的夏令营,活动安排非常丰富,大学生们收获满满。下面是具体的活动安排。 这些大学生大多在国外出生,从小接触的都是外国文化,对中国知之甚少,但他们对中国文化都充满兴趣,很快投入到太极扇、舞龙、戏曲、书法、国画、剪纸等文化体验活动当中去了。 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西湖中文学校的大学生殷雪儿说:“我上了8年的中文学校,(学校里一直)有功夫课。” 西班牙大学生孙立双说:“美术,功夫,最主要是功夫是在古装片里学过来的,电视剧,我觉得挺感兴趣的。如果有人教我的话,我会很乐意的。” 戏曲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既蕴含深邃的中国传统智慧,又带有中华民族独有的美学品位。戏曲表演课上,同学们纷纷上台表演,台上的同学们身段动作尚显稚嫩,但一招一式已经有模有样。 从小在加拿大长大的刘奔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父母从小就引导他学中文、接触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历史。这次他扮演了包青天,过了一把“戏瘾”。他说:“我们都是在国外住的,我们能感受中国的文化机会不是特别多,然后中国的历史又特别丰富,文化特别丰富,有很多东西能学到。” 和刘奔一样,德国大学生陈烨也是从小学习中文,他每年都回国探亲,每次都发现城市有新的发展和变化,即使是在德国,他也能感到中国的巨大影响。 陈烨说:“因为中国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在德国,很多公司现在找中国人,找会说中文的工人,中国是挺重要的。学校也开始开中文(课),德国的学校也开始学中文了,有些学校,工人也自己开始学中文,每个人都想学中文,每个人都知道中国的经济非常好。中国的历史,对我来说挺重要的,知道自己国家的历史。” 华裔大学生们除了参加舞龙、戏曲等文化体验活动,还学包江南美食大馄饨,参观常州现代传媒中心、青果巷、刘海粟夏伊乔艺术馆、京杭古运河等。他们亲身体验江南水乡之美,实地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感受中华文化,让生活在海外、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华裔新生代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 西班牙大学生梅林融雪说:“ 我是学建筑的,像我们今天早上去了博物馆,整个传统建筑的风格是和国外不一样的。” 华裔大学生们还冒着炎热到南京去参观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和中山陵,缅怀历史。 在参观了传媒中心和新能源车厂之后,美国大学生殷雪儿说:“ 。。。就是觉得中国的发展比我以前想的更多了,回来觉得这挺好的,挺骄傲的。” 闭营仪式和告别表演 在18日晚的闭营式上,嘉宾们为“优秀营员”“优秀志愿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和纪念品。精彩纷呈的汇报演出成为闭营式的最大亮点,组织者还为在经纬营期间过生日的大学生营员过了一个难忘的集体生日聚会。 华裔大学生们表演了中国功夫、舞龙和江苏民歌“好一朵茉莉花”等节目,最后在“龙的传人”的合唱歌声中与祖国的亲人们挥手再见。 夏令营结束以后,在“江苏经纬大学生营”微信群一路跟踪活动进展的家长们纷纷表示:这个夏令营非常成功,感谢夏令营的主办方(包括海内外组织者)、领队老师和志愿者们,你们周到细致的安排,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夏令营。 (本文全部素材来自“江苏经纬大学生营”微信群,版权属于原作者,编辑:殷余民) 【编者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陶晴:My Journey to Claim American Citizenship
编者按: 辛辛那提市民陶晴(Felicity Tao)女士服务的辛城中华文化交流协会(GCCCEA)和其他社区及主流社会机构最近两个月一直致力于把两套铁路华工图片展览带到辛辛那提。功夫不负有心人,美国铁路华工图片展将于2019年8月1日至31日在辛辛那提市中心图书馆正式展出,展览对公众免费开放,是一个具有极强的历史和教育意义的展览。这是她为图书馆网站写的博客,阐述了她为什么要把这个展览搬到辛辛那提,以及这个展览为什么对公众如此重要(英文)。 My Journey to Claim American Citizenship By Felicity Tao Bringing the Chinese Railroad Workers Photography Exhibits to Cincinnati is part of my journey to claim American citizenship. An immigrant from China, I became an American citizen three years ago. Growing up, I never thought of immigrating to another country. I completed my…
勇闯美墨边境记
骑个球 2012年5月1日上海出发,已完成单车环球骑行亚洲非洲南美北美45国行程77000公里 嗨,我是朱志文,自2012年5月1日起,从上海人民广场出发,7年单车环球骑行亚洲非洲南美北美共44国,不仅仅是骑行,相遇有趣的灵魂,品味多彩的风情,记录灵气的故事。。。 美墨边境的故事 **** 不知不觉到了美墨边境,听起来很容易的事嘛! 等会,美墨边境,这个星球最混乱的边境线之一,去哪干啥?找死? 我穿越过去、得去美国,吼吼! 美墨边境,臭名昭著如华雷斯,西有提华纳,东有拉雷多、雷诺萨,绵长的美墨边境线,隔绝了两个世界,美墨边境墙完全把拉美隔绝开来,但却难以阻挡白色黄金(注:指毒品)源源不断的从墨西哥涌入美国。 沿着墨西哥湾一路北上,算是最安全的线路。但却还是在卡门城被抢劫一次,一路提心吊胆北上,从韦拉克鲁斯到墨西哥湾的最后一个洲 – 塔毛利帕斯,在坦皮科,戴着墨镜的大姐大,绘声绘色的讲起“自己家”的各种不适来,不是劫匪多,不是小偷多,而是无处不在的毒贩子,我跟她说我是“吓大”毕业的杰克船长,长的很安全,但是她就要和所有“邻里”一样,把所有唬人的话说完说尽。 那么,我在美墨边境之路都经历了什么: 迟来的春天 从中美到墨西哥,一路短衣短裤加人字拖,外人看的是清爽,只有自己知道身处的世界多么火热,难得从火热中解脱出来,离开墨西哥前,还能抓住春天的尾巴。 本是绿油草,奈何花满地! 一马平川连德州 美墨边境东进德州之路,大部分一马平川,连绵不绝的牧场,牛儿、马儿一波接一波,鲜有见到的行人如落单一般,穿着打扮很有德州牛仔的风范。 上帝垂怜之地 地狱的象征之地,罪恶之源,难以切断的瘤,作为魔鬼的代名词,怎能跟上帝扯上关系? 然而,越靠近美国,人越是淳朴,每个小镇都有教堂,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善良热情。 印象里,这是我在墨西哥吃过的最后一顿Tacos,玉米饼特别大,老板娘是个大娘,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 临走之时,她向上帝祈祷,保佑我一路平安,倒了一巴掌的油,抹到我的头发、手掌,我不能嫌脏,得收下这片心意。 又一天中午路过一个不知名小镇,没有一家餐馆,肚子空空,找到唯一一家小卖铺,但是大爷已经关门歇业,我问他能否买水和饼干,他刚开始想回绝我,但却开了门,引我进去。 我挑了饼干和果汁,还要了巧克力,正准备买单,大爷说不用了,我说为什么,他迷离的眼神看着我,我读不出眼含希望还是绝望,但是他手掌朝天一挥:这是上帝的恩惠。 我虽不信仰,但是我感激主,谢谢他的子民送的食物和水,在我最需要的时候。 穿越美墨边境 越接近边境,得到越多的帮助,买水果被全免单,停下一辆接一辆的车,送来一瓶又一瓶的水,开车去边境的大巴司机在边境检查站也送了一包饼干给我。 边境大兵把陪伴我墨西哥一路的军帽给没收了去,原来我当了两个月吊儿郎当的墨西哥陆军。 一辆开往美墨边境的汽车,离破铜烂铁竟一步之遥,但是它却承载着一家人的幸福。 美墨边境的惨案,有时往往不会发生在人的身上。 美墨边境的故事与事故每天都以别样的的方式上演着,我的这一段波澜不惊、却是蜻蜓点水般,一路被幸福包围着,温暖着来到了边境。 前方,美国在向我招手! 相关阅读:在黄石骑行探险是一种什么体验? 【编者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章莹颖案|陪审团作出最终判决:凶手获终生监禁
最新报道: 美国当地时间2019年7月18号下午2点50分左右,伊利诺伊州皮欧里奥法庭内,由7名男性和5名女性组成的陪审团一致决定:克里斯滕森因绑架和杀害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问学者章莹颖和两项“伪证罪”,被判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辩护律师做结案陈词。Fox新闻 图 7月17日,就罪犯克里斯滕森绑架杀害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一案,控辩双方再度发表了各自的最后陈词,但由12人组成的陪审团在当天的审议中未能作出最终判决,法官宣布休庭,陪审团于18日早上九点继续审议。 “时机已到。 正义必须伸张” 据《芝加哥新闻公报》报道,在17日上午的庭审中,法官首先对陪审团宣读指示,提醒陪审团不应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之后控辩双方先后作出了结案陈词,章莹颖的家人和被告克里斯滕森的家人当天都出席了审判。 检方首先发言。 检察官尼尔森梳理了整个案件的案发过程,并展示了所有之前提及的证据,详述了应当重判被告的因素,包括罪犯残忍杀害了章莹颖的罪行,对章莹颖家庭的巨大影响。 检察官还特别提到了在章莹颖100天守夜活动中,克里斯滕森和女友出现在现场,他口中“这些人都是为我而来”,显示出他毫无悔意。 “她有太多要活下去的理由,这就是为什么莹颖这么努力的原因。“检察官说。 “时机已到。正义必须伸张。判决布兰特·克里斯滕森死刑。”这是检察官对陪审团的最后一句话。 辩方律师流泪陈词: 恳求陪审团饶恕 而辩方律师波洛克则在总结陈词中再次承认克里斯滕森杀害章莹颖的事实。 “唯一的问题是(他的生命)是在监狱中结束还是在政府设定的日期(以执行死刑)结束,”他的律师说。 辩方律师再度展示了克里斯滕森小时候的照片,表示他受到家庭破碎、忧郁症、酗酒等多种问题困扰,“他做了努力但是最终没有能够控制住自己”。陈词的最后,辩方律师情绪激动,手扶着被告克里斯滕森的肩膀,流着眼泪说道,在过去两年和克里斯滕森相处的时间里,感受到他也是一个“有完整人格的人”,而不只是他所犯下的罪行。律师恳求陪审团饶恕被告的性命,强调“你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作出独立的决定”。她最后说道。 检方和辩方的结案陈词时间分别长达58分钟和64分钟,之后控辩双方进行了58分钟交叉质询。直到下午1:30,由12人组成的陪审团进入闭门商议阶段,讨论应当对克里斯滕森作出判处死刑还是终生监禁的决定。 陪审团首次闭门商议 法院在17日下午4:30发布通告称,陪审团商议将于5:00结束商讨。18日上午9点审议继续进行。 章莹颖家人律师王志东在当天庭审结束后向澎湃新闻(www.thepepr.cn)介绍,从法律程序上来讲,陪审团需要确定罪犯是经过计划和准备,故意绑架杀害,造成莹颖的死亡,并在这个过程当中使用了极其残忍的手段。陪审团还需要考虑检方提供的所有加重刑罚的因素,包括对莹颖家人和亲朋好友的伤害了。同时,辩方律师也要求陪审团考虑减轻刑罚的各种因素,包括罪犯之前没有犯罪记录,他的家庭有酗酒的传统,他本人酗酒,滥用药品,曾经寻求过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询但没有得到有效的帮助等等。 由此,陪审团可能得出的结果一共有三种。第一种,死刑;第二种,终身监禁。做出这两种中任意一种决定都需要12个人一致同意。第三种结果是陪审团12个人不能达成一致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罪犯的刑罚将是终身监禁。 如果是终身监禁,罪犯将不得保释,不得假释,不得保外就医,不能减刑,他的余生将在监狱里度过。 陪审团继续 闭门商议并 做出最终判决 7月18号下午2点50分左右,伊利诺伊州皮欧里奥法庭内,由7名男性和5名女性组成的陪审团一致决定: 克里斯滕森因绑架和杀害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问学者章莹颖和两项“伪证罪”,被判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因为在陪审团最终裁决中,有人反对死刑,因此没有一致达成死刑判决。 你对这个结果满意吗?请投票。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澎湃新闻,记者刘栋) 【编者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